记者吴昌华摄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吴昌华 杨磊
随着武汉城市圈的获批,人员和物资流动频繁,武汉交通压力更大。但许多交通标志标牌的设置不科学、不人性化,制约了城市道路交通。
——摘自武汉市政协委员张晓玲提出提案《科学设置道路交通标志标牌,构建武汉和谐交通的建议》。
昨日,在政协武汉市十一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张晓玲提出一份提案《科学设置道路交通标志标牌,构建武汉和谐交通的建议》。
她说,武汉部分道路交通标志标牌的缺位以及设置不科学、不人性化,制约了高效、有序、通畅的城市道路交通。这表现在主要道路上看不到前方高速公路、桥梁、火车站、码头、机场等重要地标的指示牌;有的公路改造、维修后没有及时更改交通标志,致使原有标识错误、或与标线相矛盾;有的交通标识年久未修或者被行道树遮蔽,难以辨认或无法识别。
记者探访
近在咫尺找不着洪山广场
不少交通标牌“不解渴”
昨日下午,记者驱车约4小时在三镇实地探访,沿路仔细察看交通指示标牌,确实发现不少交通指示标牌让人觉得“不解渴”。
最普遍的现象是,许多交通标牌上用来定位的地点名称,不符合驾驶员的认知习惯。记者观察发现,标牌上指示的前方,大多标明的是前方第一个路口的名称,而没有标注前方的重要地标。对于不熟悉附近道路的驾驶员来说,他不知道此路通向何方,心里没底。
例如,在中北路附近,尽管洪山广场近在咫尺,记者却多次遭遇外地司机问路,“洪山广场怎么走?”记者在中北路周家大湾往洪山广场方向的指示牌上看到,左侧标明为“三街坊、东湖路”,上方是“中山北路”。实际上,前方就是洪山广场,而中山北路只是前方一条右转道路(如图)。
更奇怪的是,进入“中山北路”后,路边的路牌上标的却是“公正路”。像这样的交通指示牌与路牌相矛盾的地方还有多处,如东湖路一块指示牌指向“东亭小路”,路牌却标的是“翠柳街”。
此外,一些重要出入口缺少指示牌。如从民族大道驶上三环线,均未看到指向三环线的标志;在长江二桥南岸右转下桥匝道处,两次标注“青山、和平大道”,然而下了匝道来到和平大道路口,却没有标牌指明左转才是到青山,导致一些到青山的车辆顺着匝着右行,结果跑反了方向。
标牌选用的地名、路名显得比较随意。有时标注的是一条小路,有时是一条大路,有时又是“汉阳”、“青山”这样笼统的地名。
交管回应
开通指路牌热线
欢迎市民提建议
“指示牌俗称指路牌,按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它主要是指路,也就是指明下一个路口。”昨晚,武汉市公安局交管局副局长蔡菁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现有的标牌着重标注前方道路,主要是为了引导车辆准确进入,“没有标注地标,是因为众人对‘地标’的认同程度不一,不够精准”。
蔡菁说,武昌火车站改造后,附近新设的交通标牌已作了标注。今后,可以考虑不影响准确指路的同时,在指示牌上相应增加重要标志地点。
蔡菁介绍,自2002年起,武汉市按照创建全国一等交通管理水平的要求,加大了对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市政府每年约投入4000万元,全市交通指示牌由当时的4000块增加到目前的2.1万块。“目前,中心城区交通标牌设置比较完善,城郊路段相对薄弱。随着城市道路的发展,有些新建、改扩建的道路,交通标志没有及时更改或补充,可能还有个别标牌不合理、不准确。对此,我们欢迎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建议,共同探讨。我们的热线电话是85414444。”
专家意见
交通标牌设置
应该以人为本
昨晚,记者采访了中国管理研究院武汉分院城市交通管理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胡润洲。胡润洲说,武汉市主干道上的标志标牌设置,接受了全国畅通工程的验收,比较规范。但在一些新区,少数标志标牌设置还有待完善。
胡润洲表示,交通标志标牌的设置应以人为本。除了注重准确和管理,还应充分考虑驾驶员的实际需求,充分体现为驾驶员服务的理念,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指示牌如何设置能让驾驶员觉得“解渴”,可以适时在交通标牌上增设一些重要地标和交通枢纽。他建议,应定期对全市交通标志标牌进行检查清理,及时发现毛病,还可以开设专门的热线电话收集市民意见。
政协委员张晓玲建议,街道地名标牌的设置不仅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还应突出民族、文化、历史特点,交通指示牌应同时标注方向、距离、重要公共设施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