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标志设置科学标准,规范到位,走在了全省前列。”近日,到达州市检查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情况的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杜小炎对通川区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近年来,通川区委、区政府把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纳入城镇化建设和打造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地名规范、地名规划、地名标志、数字地名”建设,提升了城市品位,满足了群众需求,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
“五年前,我从浙江初来达州,准备前往一家企业洽谈生意,由于地名命名不规范,七拐八转,却走错了位置,现在,这种烦心的事再也不会发生了。”在通川区投资经商的周先生在谈到通川区地名设置的巨大变化时无限感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迅速推进,人民群众交流交往日益增多,使用地名的频率越来越高。为推进地名标志设置工作,该区将地名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按道路层次科学设置了双立柱、单立柱、巷牌式等路街巷牌及临街门牌、居民牌、单元牌、楼牌等城乡系列标志地名标志牌。
据统计,该区先后命名城镇新增路街巷154条,调整街路23条,注销消失地名9条;累计设置城市路街巷牌1267块,楼门牌44258块,单元、居民牌146145块;修复补设各类地名标志牌23220块。
“我家住在通川区蒲家镇画眉村3组56号。”家住磐石乡的周晓燕第一次到朋友家走人户,通过朋友告诉的详细地址,很快找到了其住所。
近年来,该区通过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里有了规范的农村居民牌,场镇醒目的街巷名称和标识让人一目了然。“农村设标工作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该区民政局局长朱兴萍告诉记者。截止目前,该区共设置乡镇、村标志牌99块,乡镇路街巷牌366块,楼门牌57345块,农村居民牌39789块;设标乡镇10个,占比100%;设标行政村79个,占比100%。
据调查,该区已开通了区划地名网站,群众可通过该网页查看城区三维图,了解政区沿革、风景名胜等情况。据介绍,目前,正在采集录入地名信息,要不了多久,通过网上点击,就能快速查找到全区任何一个地方的具体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