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际大都市和世博会东道主,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提供规范易认的公共标识,是上海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题中之意。
要让规范的标识更好地服务市民与游客,不妨借鉴上海出租车行业推出的“962288外语服务热线”的方式。上个月开始,不少市民可能已经发现,许多出租车的驾驶座背后,贴上了一张印有世博标志的英日双语告示,提示外国游客可通过拨打热线,解决与司机之间的沟通障碍。这些专门为外国游客设置的双语告示,同样是一种公共场所标识,如果能推广适用到商场、地铁、公交、小吃街等场所,将会让海外游客在上海游玩时遇到的障碍大大减少。
当然,公共标识需要规范,但也应考虑个性化的需求。规范并不意味着同一,色彩斑斓、各具特色的公共标识是城市活力的生动体现。在不同的商业地段或旅游景点,公共标识可以有一定的差异区分。毕竟在时尚购物区域可以用卡通标识乃至刺激性的颜色或图案,而静安寺、城隍庙等景点保持标识的简洁淡雅还是更稳妥点。同时,在主要的公共区域,公共标识除了反映交通信息外,还应重点突出公共厕所、医院药房等实用信息标识。这样才能满足个性化的“急需”。
此外,布置公共标识不仅要关注人流量多的区域,也不该忽视人流较少的地段。有时,越是偏僻的地方,可能越需要标识指引。在这一点上,有关部门应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当然,尤其不要忘记的是,每一位上海市民,都是这座城市的“流动标识”。不管是国内游客,还是国外客人,遇到问题求援时,我们都该乐于提供帮助。
规范并不意味着同一,色彩斑斓、各具特色的公共标识是城市活力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