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擎:精细化是城市的另一种境界

2009-02-07来源:中国(東八)标识资源网
核心摘要:肖擎:精细化是城市的另一种境界

  昨天本报报道了两条新闻。一条是说武汉不少路段红绿灯“时亮时不亮”;另一条关于人行道标牌设置,有市民反映武汉的人行横道标志牌几乎都朝向马路,几成摆设,90度的旋转将能更加体现人性化。
  前者是市民遭遇到的麻烦,后者是市民的一种观察,一种思考。出发点或有所不同,但都体现对这座城市的关注,指出不完善之处,希望她变得更好。红绿灯、人行横道标识牌,有人会觉得拈不上筷子,但正是这些拈不上筷子的事情,构成城市生活的基本内容,从“细节决定成败”的意义上来认识,并不显得夸张和过分。
  这是以市民参与的方式提醒城市更加精细化。城市是一个复杂构成,会面临诸多问题,实属正常。正常并非意味着无须改变,城市的正常状态不是任由问题存在,不闻不问,而是有人在发现,有人在表达,有人在解决,共同推动城市与人的生活发展不断适应融合。这样的城市是精细化的城市,它彰显人性与温情。
  “大”是城市的一种境界,但那些不常见的,如血液般流淌于城市体魄内的精致,也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品质,体现城市的另一种高度。城市在细节上的粗陋,在生活中几乎俯拾皆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市民生活质量,损毁城市的口碑,降低城市品质。
  城市在细节上的粗陋,实际上是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粗放。从城市管理及其所体现的状态来看,呈现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几个阶段。目前而言,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被纳入管理视野,亦有规范可循,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精细化管理将是城市管理的主要命题,如何提高管理规范的执行力,如何实现各管理环节的衔接配合,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调试。我们常讲城市要有个性,城市个性化应当在城市精细化的基础上方可追寻。
  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有赖于政府各管理部门的作为,但不能将政府部门视为城市管理的唯一执行者。实际上,市民是城市主体,有参与城市事务的权利。应该有更多渠道、更日常的方式让市民基于生活立场与城市发展互动。指出城市问题的市民习惯性地被作为“热心人”看待,但从根本上讲,他们是因为生活在这里,而不是在道德上高于一般人,或者这只是一种特别的爱好。市民对城市的想法和意见应被视为普遍自然行为,而不是某一类人的临时行为、特殊行为。管理方面对市民的意见也不应只在需要时倾听并予以回应,而是要如流水一样不间断地对接。
  人的细节提升人的品质,一座城市的细节可以背负城市的灵魂,而灵魂将决定品质的高低。城市运行的方方面面,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在精致的公共服务与管理中尽可能地摆脱粗糙状态,点点滴滴的城市细节完善,将能使城市弥漫现代文明的灵气。让城市再精致一些、精细一些,这是一种理想,但可以努力追求。我们热爱这座城市,在这里繁衍生息,这是我们行动的动力和原因。

下一篇:

河北省标识行业协会第三届第六次会长会议胜利召开

上一篇:

红绿灯路灯标牌全在一根杆上 杭州力争"视觉无污染"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signage@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