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安部门的一则通告说,外国人如在其辖区居住时,应在“入住24小时之内”去分局登记。而其英语译文却是“在本地区居住后24小时之内到警察局报告”,意思正好弄反了。
几个月前,某电视台在播出“福娃英语”节目时,一位教授讲的话题是“名片”,他自始至终都在说name card。据我所知,“名片”的英语是business card。我查遍手头十几本美国、英国甚至中国版本的英汉、汉英词典,都找不到name card 的说法。
在城西一些小区楼内,曾经张贴着一则通告,标板公司低水平的译文,使得该通告的内容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某公安部门的一则通告说,外国人如在其辖区居住时,应在“入住24小时之内”去分局登记。而其英语译文却是Report to the police station within 24 hours after residing in this area(在本地区居住后24小时之内到警察局报告),意思正好弄反了。我想,外国友人看到此通告会不予理睬的。因为他人都走了,还会“在24小时内”再回来到你分局去报告?再说,人都走了再去报告有何意义?
这虽然不属于中式英语问题,但是涉及英语翻译,涉及奥运,涉及外国客人,更是涉及我国法律规定的一个严肃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
某中央新闻单位新近建成了一座综合楼,楼内的双语标牌是某标牌公司承担翻译、制作的。其中有一个标牌的中文是“洗手间”,而其对应的英文却是Water not for drinking!既懂汉语又懂英语的人可以理解为洗手间里的水是喝不得的。
还有更令人不能忍受的,低俗得令我羞于在此写出来的实例。
据说,网络上,关于中式英语(Chinglish)的条目有数十万。这些译文如此低级、粗俗,甚至下流,给北京乃至中国的严肃认真的英语翻译工作者带来了莫大的耻辱,给外国来访者留下了极坏的印象。制造这些标牌的个人、单位应该反省,不该见利忘义,不该让这些粗劣的译文坏了数以万计的中国翻译队伍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