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宁海只是一个东海之滨的蕞尔小邑,但近年来,“国字号”的东东可是越来越“结滚”了。
除了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经济百强县、中国模具生产基地、中国文具生产基地等耳熟能详的“国字号”外,作为全国体育先进县的宁海县,又崛起了一条“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这可是国家体育总局向全国推广的首条国家标准登山健身步道!一时,全国上下,从中国登山协会到普通的“暴走一族”,多少人将热辣辣的目光投注于斯?
日前,久雨后难得的晴好天气,风轻云淡。县体育局副局长陈双寅凭窗远眺蓬蓬勃勃的阳光,向记者介绍起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一长五短”——
花落缑乡
去年“5·19”开游节期间,热闹的宁海又添一条“国字号”新闻:国家级户外运动基地在宁海开建!是日,包括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晓敏在内的一干领导,参加了奠基典礼。6月,作为宁海户外运动基地的第一个实施项目,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项目正式立项。
为什么是宁海这个“山隅海角”之地,争得了这难得的“头口水”?
近年来,作为全民健身重要内容之一的“爬山”活动,在全国风风火火。一方面,这是群众对登山健身、走向大自然的一种“群体需求”,但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大量民间自发形成的登山路径和群众自发组织的登山活动,也带来了环境破坏严重、安全事故频发等负面效应。
陈双寅对记者坦陈:近年来,全国因“驴友”盲目登山引发的失踪、死亡事件不断见诸报端,我县光岔路派出所,就组织了多次此类事件的搜救行动。这里面,固然有“驴友”热情有余、经验不足的问题,但不得不指出的是:此前全国没有一条建成的登山健身步道,导致“驴友”路况不熟,不知道哪些地方要下坡,哪些地方要过水,哪些地方有虫兽,是悲剧发生的“硬件原因”。
镜头一:以史为鉴,镜照得失。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决定:推出一条符合国家标准、建设规范的登山健身步道作为样板,逐步向全国推广,登雄山,临沧海,强健国人体魄!
宁海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山海俱全,风光秀丽,森林覆盖率达62%,有天然氧吧之誉,完全符合“登雄山,临沧海”的地理气候要求,再加上它还是中国户外运动的鼻祖徐霞客的开游之地,有登山的历史文化传统。有了生态和人文优势作为依托,宁海人底气十足,不想让“全国第一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这难得的机遇从身边擦肩而过,积极呼吁争取。有道是事在人为,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登山协会制定标准的中国第一条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终于花落宁海。
众志成城
作为户外运动基地第一个启动实施的项目,我县对登山健身步道建设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奠基仪式掌声刚落,县长褚银良迅即召开协调会议:明确登山步道按国家标准建设,由北京山岳美途体育文化有限公司负责勘察设计,县体育局负责项目建设,相关乡镇(街道)负责做好政策处理工作。
陈双寅对记者介绍说: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按照步道建设的总预算和路线,分解到所经各乡镇(街道),再分解到沿途各村。根据各村的路线长度折算出该村的预算,由村负责招标建设,我局聘请设计方和监理负责整条路线施工的指导和管理。建设经费由我局划拨到各乡镇(街道),再由乡镇(街道)负责分配到各村。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解决了政策处理难题。建设过程中出现一般的土地纠纷,由当地村干部出面就可顺利解决;二是节约成本。组织当地村民就近建设施工,不仅节约劳动力,而且缩短了建设时间;三是保障安全。当地村民熟悉环境和地形,在施工时大大避免了意外事件的发生。
镜头二:越杜鹃山,登许家山;涉桃花溪,探归云洞……2009年国庆期间,宁海尚未竣工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受到各地“驴友”的追捧,一批又一批登山客赶来尝鲜。“这场甜美的苦役,令我感受到宁海别样的魅力……”在上海工作的法国“驴友”爱风竹,也赶来体验登山步道的乐趣,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对宁海山水赞不绝口。
聪明的宁海人,在登山步道建设期间,就上马宣传攻势,不断扩大影响力。还在步道建设初期,连连邀请宁波日报、宁波晚报、东南商报、省体坛报等多家省市报业媒体策划宣传,为步道营造声势。路面平整完工后,又组织了一支近50人的“驴友”混编大队,进行为期3天的先期全程体验,来自上海、宁波以及本地的“驴友”纷纷上传照片,发表感受,引发了全国网友的关注热潮,一时成为各大媒体的报道热点,进一步提升了该步道的知名度。
当记者得知这条登山健身步道的总投资不过300万元时,连连赞叹“上算”!因为仅就新闻的宣传效应,已数倍于此!
2009年12月,国内第一条完全按标准修建的登山健身步道在宁海竣工。这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位于我县东部,地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范围跨越7个乡镇(街道)和1个林场,线路总长度超过100公里,路径上设计了休息站、露营区、接待站、报警点、垃圾处理系统等辅助设施。步道的修筑保持了路径的原始风貌,使路面保持弹性有缓冲,满足健身的要求。根据沿途的自然风景和植被,建成落叶步道、砂石步道、竹林步道、岩石步道等,向广大登山爱好者免费开放。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向全国推广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的首个完工项目,该步道除按照国家规定标准进行路面建设外,还拥有统一的标识系统和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目的一为科学健身,二为环境保护。
宁海印记
“那么,这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记者问。
陈双寅侃侃作答:首先是理念先进,它倡导科学安全环保。它以“建设规范的群众登山健身路径,引导人们在科学、安全、环保的前提下参与户外运动和登山健身”为理念,在设计施工中采用先进的“生态施工法”,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不受到破坏,使道路风格保持“原生态”。登山步道在建造中,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山路、古驿道、机耕路、防火隔离带,很少新开道路,使人们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真正享受“绿色健身”。第二是技术创新,使步道功能更加完善。登山健身步道建设中吸收了国外在健身步道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在安全保障体系、环境保护体系和标识系统方面都有所创新。一直以来,国内都没有整套、规范的登山运动标识,此次在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的指导下,我县设计了全套标识。标识分建筑标识、地形标识、警示标识、指示标识和路标。其中石质平铺路标在国内还是首次采用,目的是尽量减少标识对环境的视觉冲击。还建立了完善的户外安全救援体系。针对户外运动屡有迷路走失事件发生的情况,首次运用“太阳能定位杆”,能在关键时刻为迷失方向者提供导向定位服务。该设备由不锈钢灯杆、太阳能蓄电池、钢质荧光标志牌、太阳能光板、警示灯和手机充电接头部分组成。其顶端的警示灯可以在夜间发光,为“驴友”指路。手机充电接头方便“驴友”及时充电。灯杆上的编号和GPS地标点,可帮助救援者迅速找到迷失者的方位。第三是贴近自然,健身旅行得到和谐统一。登山步道把传统的户外运动同旅游与全民健身有机结合在一起。遵循了再生性利用自然资源的原则,把自然资源开发真正融入生态环境的建设中。步道路线还把沿途的自然景观、古镇村落等资源串联起来,既可以欣赏自然风光、品味人文历史,又适合开展登山健身、露营、峡谷穿越、野外生存等活动。这一点,具有鲜明的宁海印记。
镜头三:由于宁海拥有了全国第一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全国户外运动指导员培训班、全国户外运动俱乐部年会、全国登山健身步道建设工作现场会等一般放在省会城市举行的培训班、会议,破天荒放在一个县城举行。4月7日,我县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还迎来了两位“大腕”级的登山者。他们一位是中国登山运动的标志性人物——中国著名登山家、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奥运火炬登珠峰的队长王勇峰,另一位则是IT行业的风云人物——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
成效斐然
宁海登山健身步道的建成,不仅为我县承办大型国际国内户外运动比赛提供了场地,而且将推动宁海旅游和体育的进一步结合,引领人们享受健康生活新方式,对加快打造长三角最佳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促进宁海经济社会发展,也有非凡的带领作用。
陈双寅兴奋地向记者细数登山健身步道的社会效应:
首先,它已成为我县全民健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掀全民健身热潮。据不完全统计,从2009年10月到2010年4月,登山步道共吸引了1万余名登山爱好者积极参与。步道不仅为宁海本地群众的休闲健身提供了活动场所,也影响带动了周边城市居民参与到户外运动中来。目前,每个月都有来自宁波、上海等地的“驴友”来体验步道。
第二,它也成为展示宁海当地风光,宣传推广宁海旅游资源的有效载体。我县的山海旅游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是并不集中,登山步道正好将它们串联起来,做到运动休闲和旅游观光的有机结合。步道路线犹如一条彩带,把珍珠一样散落在沿途的自然景观、古村落等资源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一条完整的“名胜项链”。同时,步道还有力地促进了沿途农家乐等旅游经济的发展,如许家山农家乐、茶山云顶山庄、三麓潭山庄、东山桃园等,由于登山步道的串联作用,月收入提高了4倍以上。随着今后赛事和自助游的增多,附近村民开辟农家乐、果园采摘等经营方式将越来越红火,达到了增加农民收入,服务地方经济的独特作用。
第三,它将成为促进我县户外运动发展的助推器。我县依托登山步道设计比赛线路,已成功举办两届全国山地户外运动比赛。今年5月份,又举办了亚洲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步道还吸引了国家队在我县进行户外运动项目集训,逐步奠定我县作为华东地区户外运动中心的坚实基础。
镜头四:这几天,县体育局的电话响个不停,都是全国各地要求前来参观、取经登山步道的。山西神池的县委书记、县长来了,河南陕县分管文体的副县长也来了,还有广东深圳、安徽黟县、江西景德镇的有关领导……至于省内新昌、龙游等地的客人,则更是纷至沓来。许多人参观后,都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宁海人,会办事!
4月21日,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被授予“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示范工程”,宁海人不辱使命!
再接再厉
登山健身步道大获全胜,但宁海人并没有躺在荣誉簿上睡大觉。县体育局又组织了一系列多层次、全覆盖的推进活动。
陈双寅对记者介绍道:我们一是利用媒体宣传:通过东方热线“旅游版块”、宁海新闻网“文峰论坛”、山水旅游论坛等组织一系列活动,为步道带来旺盛人气;开通登山步道的主题网站——中国宁海户外运动网,作为宣传推广步道的窗口;与其他全国、省、市传媒加强联系,通过中国户外网、宁波旅游网、宁波广播电台等进一步扩大步道宣传面,让更多人知道宁海登山健身步道。二是利用活动宣传:在第八届全国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年会期间,组织与会的国家、省、市体育部门领导、全国百余家登山户外运动俱乐部代表及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徒步体验登山健身步道,向全国户外爱好者推介。三是利用资料宣传:印制了5000册路线书、安全环保手册、地图和画册等宣传资料进行分发、赠送,增进广大登山爱好者对步道的了解。
镜头五:2009年11月6日,由县体育局与县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宁海国家登山步道摄影大赛”圆满结束,来自各地的30余名摄影爱好者奉上了250多幅摄影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宁海国家登山步道的建设情况、沿途风光和人文景观等,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同时,加强维护管理,做好安全环保文章。我县建立起由县体育局、乡镇(街道)、村、志愿者组成的维护管理体系。第一步是成立户外救援队。作为登山步道配套工程的应急救援系统,我县在步道竣工时就成立了宁海登山协会义务户外救援队,由县体育局统一指挥,制定了应急预案,并配备了通讯工具、GPS卫星定位仪、担架等一系列救援设备。目前共有队员15人,全部是宁海的资深“驴友”,他们接受中国登山协会组织的户外指导员专业培训,并获得全国初级户外指导员证书和中国红十字会颁发的救援证书,都具有一定的户外救援和应急处理的能力。第二步,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依托沿途乡镇(街道)及所在村,进行步道路面及配套设施的维护管理。聘请两名村民维护员,每月在步道上巡视两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维修处理。目前,我县又组织发动全县广大“驴友”志愿者,投身步道沿线的垃圾清理、环保宣传和赛事服务。
当然,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是少不了的。我县通过举办户外运动安全常识和技能培训,组织各种安全演习等,加强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安全防范意识,尽可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是为防患于未然!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