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与图书馆、博物馆、医院一样,都属于城市必要的公共设施,彰显的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生态和公共服务品质。重视人性关怀,提供细微服务,这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真义
济南有一座豪华公厕,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除配有烘手机、洗手液等必备设施外,墙上还挂着石英钟和液晶电视机,最突出的是配备了一间休息室,木质沙发、饮水机、茶几、烟灰缸等一应俱全,像宾馆的会客厅——如此豪华公厕不时在个别城市里出现。此前最夺人眼球的是广州番禺某景区入口建设的“六星级公厕”,名为“舒心阁”,酸枝红木屏风、大理石地面、贴了金箔的间隔、外墙镶嵌着18幅《西游记》题材的彩瓷壁画……显得十分气派。据说这家公厕用掉黄金1斤,总造价800万元。
城市公厕,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明和进步。这几年,中国的公厕概念有了很大变化,更多人开始意识到,从公共价值上看,公厕与图书馆、博物馆、医院一样,都属于城市必要的公共设施,彰显的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生态和公共服务品质。因此,在一些商场、宾馆、酒店、机场等公共场所,不断出现的星级公厕,更加重视厕所的设计品位和服务品质,使厕所更讲究一些,更舒适一些,正体现了这些变化。
但不时出现的豪华公厕,恐怕并不能说明一个城市重视公厕的程度,也不能代表一个地方的文明水平。有的地方动辄建个豪华公厕当样板,似乎就代表了当地的公厕水平,体现了当地的进步和文明,这是一种惯有的形象工程思维,有哗众取宠之嫌。毕竟,抓好公厕工程并不等于建设一两处标志性的豪华公厕。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厕背后的豪华思维并不足取。
一些城市相互攀比建设标志性豪华公厕,说明这些地方有关部门对于这一民生工程依然认识不到位。公众对公厕的需求不在于它是否豪华,是贴金还是镶铜,而在于它是否卫生、方便、人性化,让人感受到一种被尊重的公共服务精神。
联想到上海世博会的精神“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公厕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比如,男女厕位比例为1比2.5,可以缓解女厕门前排队的现象;除了“主厕”,旁边还有许多“无性别单间”的简易厕所,可供家庭单独使用;还有残疾人单间厕所和低矮的孩子小便池……,处处从细微之处彰显公共服务精神和人性关怀。
文明公厕,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世博厕所体现出来的理念,或许应该成为很多城市和景区公厕新建和改进的示范。换句话说,公厕要的不是空洞的豪华。
近来,一些地方确实开始重视起公厕问题。今年3月,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一句“‘方便’问题,可不是小问题”,正式启动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公厕工程”。据了解,《海南省公厕专项规划方案》正在加紧编制,该省还计划出台《海南省公共厕所管理办法》、出版《环岛旅游公厕地图》,甚至建立海南省公共厕所网上引导系统。
从5月下半月起,海口正式将全市160座公厕的卫生管理情况纳入“五大工程”检查考评。公厕管理评分标准分为公厕卫生、设施完好、指示牌标志牌规范明显、公厕收费、化粪池不溢满等5大项。海口市还把公厕建设列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决定投入2400多万元人民币新建、改建124座公厕,预计年底前全部完成,使海口市城区公厕数量达到每平方公里3至5座的国家标准。
武汉最近在审议《武汉市城市公共厕所管理办法》时,几位市领导道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骑自行车视察时,却发现难以找到公厕,灵机一动找了一家高档宾馆……市长提出目标:今年至少要标准化100所公厕,同时将公厕纳入城市地图。
重视人性关怀,提供细微服务,这是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