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这个阳光明媚的周日,新外滩首度迎接中外游客。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评价说,新外滩新开辟的公共空间明显增多了,公众可以更方便地欣赏外滩的历史人文风貌,公众步行空间扩容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这是最大的成功。
为了留住游客匆忙的脚步,外滩在服务配套措施上动了不少脑筋:增加了停车位,降低了饮料的售价,改建了公共厕所……但记者在实地探访中发现,面对首日蜂拥而来的游客,部分服务设施的细节还有待完善。
休憩:部分游客席地而坐
改造后,外滩地面公共活动空间较原先增加了约40%,新增可同时容纳约2000人就座的坐凳。据记者实地观察,观景长廊上的坐椅是沿着绿化带而建的木质长椅,同时在外滩观景长廊下一层的广场和绿化带中,也设有不少坐椅。外滩滨水区项目负责人介绍,外滩的部分木凳也有“来历”:外白渡桥拔出来的老木桩,一共有三根,已经被做成了游客坐凳,放置在黄浦公园内。滨水平台的木质座椅采用的是来自马来西亚的耐雨耐腐蚀的巴劳木。
不过,由于大部分游客都集中在观景长廊上,所以这里的座位显得十分紧张。昨天中午,从外白渡桥边走上观景长廊后,记者就发现,沿着绿化带而建的坐椅几乎已被游客坐满,有些游客不得不席地而坐,还有些甚至直接坐进了绿化带中。与此同时,下层广场内的坐椅倒有不少空位。
此外,由于昨天阳光充裕,但观景长廊上也没有绿树遮阴,走几百米就微微出汗,不少游客只好打起了伞,或用书报来遮阳。“如果能再增加点遮阳设施就更好了。”有游客建议。
如厕:女厕所门口排起20余人长队
新外滩目前共设有5座公共厕所,还特别设计了母婴室等人性化的便民设施。在昨天的走访中,记者发现,外滩景观带的厕所都位于观景长廊下方,必须走下长廊才能找到。
在位于延安东路附近的厕所内,客流量还比较小。而到了位于热闹地段的陈毅广场附近,两个厕所内均排起了长龙,其中一座女厕所门口甚至有20余人在排队,相比之下,男厕所则没有出现排队现象。记者还发现,规划中的母婴室暂时还未投入使用,厕所中也没有提供卫生纸。“厕所好像还是太少了。”游客陈阿姨略带抱怨地表示,由于厕所没有在景观长廊的标识牌中标明,为了找厕所,她上上下下、来来回回走了好几次才找到。
饮食:流动饮料车瓶装水中午就卖空
由于昨日气温上升,在滨江平台游览的游客想买饮料解渴,平台上的两辆流动饮料供应车前排起了小队伍。流动车上矿泉水每瓶售1元,最贵的可乐也只有3元,价格确实十分便宜,甚至低过部分便利店。但由于整个观景长廊上只有两部流动售货车,昨天上午10点59分,流动车上的饮料被抢购一空,工作人员随后将车驶离外滩回公司去补货。
记者发现,由于平台上并没有其他便利店或小卖部,口渴的游客将售货车围了个水泄不通。刚过中午12点,其中一辆车上的饮料又被一售而空。
“准备得还不够充分,根据这两天的情况,会再抓紧改进的。”流动车销售人员表示,由于是第一天试运营,没想到人流量这么大,原本应该在观景长廊上流动售卖的流动车也无法“流动”,只好原地卖水。
停车:停车场未同期开放,出入指示不显眼
根据规划,新外滩的停车场通过空厢改造及十六铺交通枢纽建设、中山东二路地下空间开发,区域内的停车泊位达到500个左右,比原来增加近300个,可缓解外滩停车难的状况。
市民马先生昨天驾车来看新外滩,没想到开了一个来回,都没有找到停车场的进出口,万不得已,只好把车停进半岛酒店的停车场,再步行到外滩观光。昨天,不少驾车族在新外滩的停车场门口吃了“闭门羹”。记者发现,停车场并没有随新外滩的开放而投入使用。
据工作人员介绍,停车场的出口在近北京东路外滩处,而入口则在延安东路外滩附近。目前,停车场的进出口都被围栏围起,且在车行道上没有明确的指示标牌,记者仅在人行道上看到。外滩观景长廊的指示牌上也有“室内停车场”字样。
工作人员透露,新外滩停车场还有部分设施需调试,何时正式开放还不清楚。
商业设施:“五一”后才能逐步到位
根据规划,在外滩滨水区设有众多商业配套设施,包括便餐、饮料、书报亭、旅游纪念品销售点等,同时兼顾一些多样化的需求。记者在现场看到,目前外滩滨水区部分商业配套设施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和招商工作。相关方面表示,服务功能可能要等到5月1日以后才能逐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