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山水武宁”

2010-03-07来源:中国(東八)标识资源网
核心摘要: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山水武宁”

武宁县地处赣西北、修江中上游,是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内五大水系主控区之一。武宁山清水秀、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达69.4%,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江西省十佳绿色生态县,绿色生态是武宁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当前,武宁县正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着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之路,保护好一片青山、一湖秀水,实现加快发展与优化生态的双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山水武宁 ”。

  一、以保护为第一责任,做优生态环境。坚持保护也是发展、保护也是政绩的理念,以创建国家生态县为抓手,进一步做优生态环境、做响生态品牌,在加快发展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促进发展。一是加强生态保护。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严把项目环保关,严格执行项目建设“三同时”制度,控制新污染。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中,坚持做到“三个不要”,即高排放的项目不要,高能耗、低产出的项目不要,环保措施达不到要求的项目不要,真正做到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大力治理老污染,继续实施修河环境保护工程,保护“蓝天碧水”,坚决关闭环保不达标的小型加工厂,全县已关闭了4家小煤窑,12家小竹木加工厂,41家小钒矿、小造纸厂、地条钢厂和年纳税300万元的格林化工厂;加强水环境整治,取缔沿湖所有企业排污口,全面完成庐山西海 网箱养殖清理整治工作,积极发展保水渔业;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已于去年4月份全面竣工,工程建设进度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一,工业园区和城区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为打造生态工业园奠定了基础。积极推进以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为主的农村清洁工程,乡镇环卫所、垃圾中转站全面建成,建成小型垃圾焚烧炉59只,集镇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6个,沼气池1.5万个。目前境内地表水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城乡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2008年,武宁县荣获全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先进县称号。二是加快生态建设。全面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深入开展“绿色通道”、“绿色基地”和“绿色家园”等活动,实现山上全绿化、城镇园林化、村庄庭园化、道路景观化、农田林网化、矿区复绿化。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 、生态公益林等林业建设工程,加大矿山土地复垦及生态修复力度,近年共完成灾后重建20万多亩、封山育林140多万亩,退耕还林18.8万亩、生态公益林128.57万亩。深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创造性提出“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林改经验,林改工作走在全国先进行列。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在2009年完成造林12.8万亩的基础上, 2010年计划完成造林绿化5万亩,到明年完成造林面积25万亩的目标任务。同时,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好山林资源,到2010年底,森林覆盖率确保达到71%。

  二、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做强生态产业。坚持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相结合,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强势。一是做强生态工业。充分利用矿产、竹木、水产、小水电等资源优势,以现有产业为主线,大力发展节能电器、矿产深加工、医药胶囊、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着力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推进产业集聚,构建生态产业链。突出发展节能灯 产业,出台了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成立了节能灯行业协会,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扶持节能灯产业发展。目前节能灯企业达63家,拥有江西宝迪、江西名派、晨阳灯业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节能灯企业,尤其是上海调光大师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项目落户武宁,项目一期已开工建设,为节能灯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确保节能灯企业过100家,产业配套率达90%以上,年产值30亿元,用工人数超1万人,全县节能灯毛管占全国市场销售份额达15%,打造名符其实的江西省节能灯产业基地。二是做大生态农业。武宁是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油茶基地示范县、庐山西海鳡国家级水产资源保护区,我们着力发挥这些品牌优势,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重点的生态农业和生态养殖工程,壮大生态农业。每年筹措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并实行县四家班子领导各抓一个主导产业的做法,发展“三竹”、油茶、果业、茶叶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全县“三竹”面积达到50万亩,优质油茶面积达到20万亩,林果业达到15万亩,尤其是突出发展油茶和吊瓜,今年确保分别达18万亩和4万亩;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调整营林思路,发掘生产潜力,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林业资源的效益;利用庐山西海大水面、好水质的优势,大力发展鲈鱼、鳜鱼、银鱼等特色水产品养殖,培育鳡鱼、翘白等优质种群,提升水产养殖效益。三是做精生态旅游。把生态旅游作为富民兴县的新兴支柱产业来抓,积极融入庐山大旅游圈中,在错位中彰显特色,在对接中谋求发展,在青山绿水中描绘武宁生态旅游的精彩。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五大景区项目规划,主攻旅游大项目招商,加快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围绕生态休闲游主题,进一步打响“山水武宁”品牌,重点主攻湖上、温泉大项目招商,大力发展农家乐、渔家乐、果业乐等山水生态旅游,着力打造一批精品一日游、两日游线路。提升武陵岩漂流、神雾山、平尧生态示范园、新光农庄等现有景点景区内涵品味,完善旅游公路、旅游饭店、景点道路指示牌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第三产业,打造一批精品旅游景区景点,全面提升武宁旅游业发展水平,做大总量,做旺人气,做响品牌,200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收入4亿元,分别增长12.1%和11.9%,努力把武宁打造成南昌、九江、武汉、长沙、合肥等赣鄂湘皖大中城市的后花园,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旅游休闲圣地。

  三、以“三宜”为第一目标,做美生态城镇。巩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文明县城的创建成果,围绕打造“中国最美的旅游 县城”和“宜居宜业宜游山水武宁”的目标,坚持“把城区作为景区来经营”的理念,把武宁县城作为庐山西海对外的一张靓丽名片来打造,构建“山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绿中、绿在人中、人在画中”的美好图景。一是拉开城市框架。坚持城区拓展与功能完善相结合,积极推进主城区“西进北展”,实施城建10大类工程、66个项目、投资12.6亿元,三年内拉开“一河两岸”城市框架。去年启动了自武宁县城搬迁重建以来规模最大的新城区开发建设,投入5.7亿元,开工项目39个、竣工项目21个,今年再新开工21个、竣工32个,进一步完善城市设施、提升城市品味、拓展城市空间,三年后县城将建成20座桥梁、10个公园、9个广场,打造成江南桥梁之乡、庐山西海旅游大本营。二是提升城市品味。做活山水文章,在城市规划中保护生态,注重保留自然山水风貌,彰显山水特色,切实做到少推山头、少砍树木,保护好一片青山、一湖绿水;在城市建设优化生态,做到依托山水,显山露水,在自然中借景,充分利用湖光山色打造沿湖风景区,重点建设20公里环城湖滨路,沿湖建筑实行梯度开发,使建筑与山水错落有致,相映成景,使湖滨路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佳境,成为美化县城的一道靓丽风景;着力降低建筑密度,城市建设的房屋间距要求达到1﹕1.3,营造有韵律的空间美;把武宁的历史典故融入城市建设,使城市建设充满人文气息;以打造“最佳人居环境”为抓手,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打造绿色武宁、夜色武宁,确保今年城市绿化 率提高到44.5%,形成城在景中、景在城中,自然山水美与现代建筑美的和谐统一,把县城建成富有山水灵性、体现人本精神的城市,使城市成为吸引游人和客商的“磁场”,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打造一流的载体平台。三是大力建设小城镇。将城市创建面向乡镇和农村延伸,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卫生平安集镇”、“环境优美乡镇”、“江西省旅游名镇”创建活动,目前1个乡镇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7个乡镇被评为全省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申报率为100%,是全省乡镇参创率最高的县(市、区),力争三年内80%乡镇达到国家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标准。通过创建活动带动集镇建设,进一步增强城镇的辐射带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全面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下一篇:

河北省标识行业协会第三届第六次会长会议胜利召开

上一篇:

市旅游局赴太湖县指导五千年文博园4A级景区创建工作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signage@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