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力提升保定城市品位的指导意见

2009-12-01来源:中国(東八)标识资源网
核心摘要:关于大力提升保定城市品位的指导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市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以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为契机,把提升保定城市品位贯穿今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各项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主攻方向和指导原则

  城市品位代表城市的品质和档次,是一个城市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综合反映。保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众多的文物古迹、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以及多所高等院校,使保定成为一座具有一定品位基础的城市。随着一主三次、工业西进、对接京津战略全面实施和大水系、大交通、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建设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更需要注重品质和档次的新阶段。站在新的起点,必须把大力提升保定城市品位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灵魂和主线。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目标的内在要求。

  大力提升保定城市品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规划至上、生态至上、精细至上,把历史文化积淀和现代城市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彰显“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学生城”、“冠军摇篮”等城市特色,精心打造以“文化名城、山水保定、低碳城市”为标志的城市名片。以此为主攻方向,把精品意识和精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展现精细化的城市形象;促进历史、文化、生态的有机融合,丰富城市的美学元素和文化内涵;形成一批带有保定烙印的标志、符号,强化城市的可识别性;大力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优势产业,为提升城市品位提供实力保障。

  大力提升保定城市品位,要正确把握当前与长远、速度与品质、重点与一般、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能够做到的事情做起,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思路、举措;坚持严格标准、适度超前,追求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用品位意识统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引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共创共建的浓厚氛围。

  二、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提升保定城市品位,是事关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系统工程。在全面推进的同时,突出以下六个重点:

  (一)彰显历史之韵。放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优势,对各类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科学保护、深度挖掘、合理开发、有效利用,保护城市历史,延续城市记忆。

  1、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制定实施名城元素保护规划。对主城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要加大保护力度。对按区管理的清苑、满城、徐水、安新四县文物保护工作统筹规划,一体化管理。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认真落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要及时列入保护规划,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防止在建设中破坏。加强古城历史研究,不断推出有影响、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实施古迹修缮工程。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多渠道融资,加大古迹修缮保护力度。修缮淮军公所,科学规划、推进周边片区拆迁改造,再现徽派经典建筑的历史风貌。保护好光园、清河道署、古城墙以及城隍庙、刘春霖墓、杨继盛祠堂等历史文化遗迹。积极创造条件,适时恢复莲池书院、鼓楼等历史景观。谋划建设古城遗址公园。

  3、恢复古城特色街区。统筹古城区主色调和街区风格,使之与周边建筑风格协调统一,再现古城区“明清风貌、灰墙黛瓦、书院衙署、槐柳荷花”的古韵悠风。对不符合古城区规划的建筑、标识、经营项目等,加大改造和治理力度。高标准推进裕华路、西大街、总督署西路等改造工程,发展、聚集、壮大一批古城“老字号”。搞好城市街区命名,展现独具保定特色的地名文化。

  4、科学利用历史资源。对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保定军校、大慈阁等历史遗存,在保护修缮的基础上,适度开发,科学利用。深入挖掘、宣传展示历史背后的人文故事。制定实施雕塑进城规划。在城市主要街区、广场、公园等处,设立一批展示保定历史文化的特色标牌和景观设施。

  (二)传承文化之魂。把传承保定文化作为提升保定城市品位的核心,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强城市文化魅力。

  1、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加大文化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建设关汉卿大剧院、文体中心、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尧帝纪念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加强社区群众性文体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加强基础建设。

  2、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通过各种文艺形式弘扬保定主流人文精神。组织拍摄一批反映保定重大历史和现实题材的影视剧。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大型舞台剧目。坚持研究与普及并重,组织编纂全面反映保定文化的系列丛书。进一步繁荣文学创作,提升“保定作家群”的影响力。大力支持戏曲、书画等艺术创作。开展当代名人、名作、名师评选活动,提升保定文化的影响力。

  3、发展壮大特色文化产业。整合文化企业、文化产品和各类文化要素,规划建设文体产业园区。发挥驻保高校、科研机构的智力资源优势,积极引进知名企业和优秀人才,做大做强动漫、印刷、出版、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培育壮大一批文化产业集团。鼓励支持各类演艺、广告公司发展壮大。整合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等优势,提升旅游产业综合效益。

  4、全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举办高品位的文化活动,宣传展示保定文化和保定形象。努力把白洋淀旅游文化节、空竹艺术节、狼牙山登山节、敬老健身节、篮球文化节等活动办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活动。规划建设名吃街区,弘扬保定饮食文化。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在主流媒体开办展示保定文化的品牌栏目。加强对外交流,举办保定特色文化巡展。

  5、繁荣发展地方戏曲和民间艺术。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对河北梆子、保定老调、定州大秧歌、北方昆曲、哈哈腔等地方戏曲和民间艺术加强保护与传承,培育领军人才,储备后备力量。加大对保定地方戏曲和民间艺术的宣传普及、研究创作力度。组织举办保定地方戏曲和民间艺术节。

  (三)营造山水之秀。制定山水城市建设规划,以大水系建设为重点,拓展城市生态空间,构建西依太行山、东临白洋淀、中间水相连的山水城市。

  1、实施大水系主体工程。在已实现清水入市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科学推进、优质高效”的大水系精神,完善大水系规划,继续加快“两库连通、西水东调、引水济市、穿府补淀”大水系主体工程建设,改善市区水生态环境。

  2、实施生态水韵景观工程。加快推进“两环、四廊、五湖、十园”等重点水景项目建设。整治城市防洪堤。在水系沿途建设一批水景小区、水景广场、水景建筑等城市水韵景观。

  3、加强大水系综合管理。建立大水系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水系保护。坚决杜绝向河道排放生产、生活污水等破坏水体现象,确保水质清洁、水系安全。

  4、实施接山连水通道工程。统筹中心城区与清苑、满城、徐水、安新四县发展规划,打通更多连接通道。与大水系建设同步,加快城市主干道向东西延伸。实施七一路西延。建设西二环。积极争取建设白洋淀大道。连通高速外环。

  5、大力建设保定西花园。加大对保定近郊山区的生态保护力度,提高绿化标准,建设保定西北绿色生态屏障。以满城陵山、抱阳山和一亩泉等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为依托,规划建设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城市森林公园,拓展城市发展和市民休闲空间。



  (四)建设低碳之城。处理好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大力倡导低碳型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全面建设低碳城市。

  1、培育壮大低碳经济。把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业作为城市经济的战略支撑,打造科技领先、实力雄厚的“中国电谷”。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全力打造“华北汽车城”。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低碳主导型现代产业体系。

  2、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对重点领域和重点部位严查重管,倡导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大力促进生产、生活各领域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加快太阳能技术与产品的推广应用,建设“太阳能之城”。深入开展“蓝天行动”,加大扬尘和机动车尾气综合治理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扩大集中供热覆盖面,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加快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垃圾的无害化集中处理率。开展低碳(绿色)机关、社区、学校、医院、饭店、家庭等创建活动。

  3、拓展城市生态空间。强化生态优先理念,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和国家级森林城市。新建小区、新开发片区要加大生态空间比重。对竞秀公园、滨河公园、植物园、东风公园、人民公园等城市公园进行绿化改造,完善功能、丰富内涵。社区、街头绿地注重功能性,体现装饰性。清苑、满城、徐水、安新四县率先创建园林县城。

  (五)展示现代之气。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建设宜居型现代城市。

  1、构建“一城三星一淀”城市格局。结合城市组团发展和高速公路、铁路建设,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和发展方向。充分发挥高新区、工业园区和重点开发片区的带动能力,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加快主城区建设。清苑、满城、徐水、安新要以按区管理为契机,主动对接中心城市。加速市区和“三星一淀”的融合步伐,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一体发展。加快实施一主三次城市发展战略,建设保京、保津、保石三条城市带,充分发挥保定在京津石三角区中心位置的特殊优势和作用。

  2、建设标志性城市建筑。对市区迎宾路、出入口、中心区及“三星一淀”县城等重要节点精心设计,建设一批形象标志。着力抓好万博广场、电谷广场、世纪财富广场、火车站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科学确定城市色彩基调,确保道路地面、建筑立面、街道小品的色彩协调,增强城市个性和特色。

  3、完善城市承载功能。以建设现代化大城市为目标,超前规划、统筹推进城市水网、电网、气网、热网、通讯信息网等基础建设,提高市政设施的综合承载能力。加大城市地下空间建设力度。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拓宽、加密城市路网,缓解交通压力。对城市学校、医院、市场、文化场馆、体育设施、养老救助机构等,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利用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4、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全面加强城市网格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市内主次干道做到无店外经营、无店外堆物、无店外加工、无乱贴乱画、无摆摊设点、无违法建设、无乱停乱放,户外广告整齐规范。高标准规划并大力实施城市亮化工程,打造城市亮丽夜景。统筹推进管线入地,提高视觉美感。探索推行市、区、街道、社区分级管理模式,动员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主动维护城市秩序和形象。

  (六)培树文明之风。坚持不懈地抓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市民综合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增加保定城市品位的文明内涵。

  1、大力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以保定人文明公约、行为守则为主要内容,开展“城市面貌大变样、市民素质大提高”、全市道德模范评选等系列活动,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市民文明诚信档案。大力支持志愿者队伍从事各类公益性活动。

  2、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新形式、内容和载体,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不断增强创建工作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创造性地开展双拥模范城、文明生态社区、文明诚信企业、文明规范行业、文明高效机关等创建活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

  3、下大力优化城市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减少审批公章、环节、时间和收费项目,再造行政审批程序,建设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突发性公共事件预防、应急体系,建设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建设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

  三、保障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专门组织机构和领导力量,负责对提升保定城市品位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调度、督促检查。按照指导意见要求,分阶段、分年度明确具体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每年集中力量抓成一批提升城市品位的大事实事。“一城三星一淀”有关县、区和市直部门要分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强化工作导向和考核导向。

  (二)提升工作标准。提升保定城市品位各项工作,都要按照一流目标科学定位、积极推进。市规划、建设、园林、行政执法、市政、环保、文化、文物等有关部门,要分别制定提升保定城市品位的工作标准,并认真实施。

  (三)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拓宽融资渠道,放开规划设计市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建设。坚持政府主导拆迁安置、土地收储、规划设计,探索实行混合产权、企业拆迁和改制同步推进、先安置后拆迁等创新模式,加快城市片区改造步伐。

  (四)强化宣传推介。市内主要媒体要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进行系列报道,提高社会各界对提升保定城市品位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展示保定城市品位。

  各县(市)要根据本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对提升城市(镇)品位工作作出具体安排。

下一篇:

河北省标识行业协会第三届第六次会长会议胜利召开

上一篇:

天津挖掘地域特色 促进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发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signage@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