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距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200天,在剩下的200天“拼搏期”里,上海市民怎样更好地做好“东道主”、“世博会在硬件设施接近收尾时如何打造良好的“软环境”?今天,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雄在“市长热线”节目中与广大市民对话交流。对于每一条市民提出的意见建议,杨雄几乎都给予了肯定,有些特别好的建议杨雄还表示,要带给相关部门研究落实。
世博宣传——
市民建议:增加英语宣传、增设小语种传播
杨雄回应:相关计划筹备中,或设世博频道
市民黄先生为上海电视广播宣传提出了一些建议,在他看来,世博会期间应加强英语广播电视的宣传力度,黄先生还提出,除了英语以外还应该增加小语种的广播电视。
对此,杨雄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这方面的策划也正在进行准备。在世博会临近以及世博会开幕后,都需要把大量的跟世博有关的信息及时告诉各方面。杨雄透露说,有关部门目前在考虑开设上海世博的专用频道,届时将有一个专门的频道能挤出大量的时间来播出和上海世博会有关的情况:比如世博会客源、参展的人数、交通的指引、导览等等。此外,通过网络、手机短信、户外屏幕等多渠道,也将及时传递各种各样的世博信息。
世博参与——
市民建议:系统培训,引导市民热情
杨雄回应:从我做起,展示真实风范
市民崔女士说,由于上海的变化日新月异,一些市民在碰到问路时往往并不是不热情,而是害怕指错路,因此希望能够多设立一些临时性的指示牌,印制一些地图、小册子发给市民,引导市民当好热情的“向导”;听众许先生则建议,为了更好地接待外国友人,“世博人家”的成员应系统培训国际礼仪、风俗和禁忌。
“我的看法跟你一样,上海人是好客的,但是上海人比较理智,不清楚的事不会乱说”,杨雄回应说,崔女士的主意很不错,除了依靠志愿者外,届时会大量设立指路标志和发放地图。“世博的特许产品中有一种就是印有上海地图的阳伞,撑着伞抬头就能知道去世博会怎么走”,上海世博局副局长黄健之补充说,此外还有印有地图的手帕、丝巾、卡片等等。
对于世博人家的接待,杨雄则认为,作为更深入展示上海的一个窗口,世博人家的家庭在接待过程中不要太刻意地去做一些事情。在尊重客人的生活习惯的同时,更多地要展示出日常生活中真实的东西即可。
世博游览——
市民建议:细节服务应遍及“边边角角”
杨雄回应:各种人性化措施已在考虑中
世博园区内残障聋哑人士如何参观?厕所、医疗设施安排方不方便?上海市民的参观是否要错时避峰?在交流中,市民的意见建议考虑到了各种各样的“边边角角”。杨雄对此也一一作了回应。
均衡客流主要靠门票的调剂以及水上通道的使用;园区专门设置了医疗点、急救点,在园外还设立了定点为世博园区服务的医院;准备了几千辆轮椅提供给残障人士、聋哑人士可以通过预约接受特定的手语服务、盲人有专用的导览图和导览机,残疾人士还可以通过预约通道进入展馆……可以说,各种各样人性化的服务都在考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