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城市外语标识“捉虫”上外“啄木鸟”展开世博行动

2009-07-07来源:中国(東八)标识资源网
核心摘要:为城市外语标识“捉虫”上外“啄木鸟”展开世博行动

  近日,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专业大学生组成“啄木鸟”行动队,为城市外语标识“捉虫”。活动负责人,英语系大二学生小陆说,“世博会上海将迎来五湖四海的客人,希望用我们微薄的力量,为城市添彩。”据悉,“啄木鸟”将在暑假中飞遍上海美术馆、城隍庙、上海科技馆等城市“窗口”。 

  小陆介绍,目前,本市不少公共场所的指示牌、广告牌中的双语或多语译法存在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现象,亟待修改。

  为此,上海外国语大学的150名英语、日语、法语专业大学生组成“啄木鸟”行动队,深入到各个场馆、街道、商店等公共场所,搜寻双语标识上的各类翻译问题,如拼写错误、语法错误、不流畅不地道用法和非统一用法等不规范,并及时向相关单位发出修改建议书。

  日前,第一批“啄木鸟”已经在上海博物馆、上海动物园展开“捉虫”行动。在上博的古代青铜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排展品引起同学注意———为啥这个“吴王夫差?”的英文介绍里“夫差”音译为“FUCAI”,另一个“夫差鼎”里却成了“FUCHAI”。同学们用随身携带的词典查出正确发音“FUCHAI”。那边,英语学院的小杨同学发现“缶”字被译为“watervessel(水容器)”,这一译法有些让人费解。她说:“像‘缶’这样的古汉语词汇如此翻译,很难保证原汁原味地体现其古老而深奥的魅力。”志愿者们把自己的疑问一一仔细地记下,回校后向老师、外国朋友求教。如今,“啄木鸟”的修改建议书已经送到了这些场馆负责人手中,不规范的标识正在逐步“订正”。

  据悉,志愿者们计划积累“捉虫”过程中发现的普遍问题,尝试制定统一的多语互译标准,并编制上海公共场所多语互译标准手册。

下一篇:

河北省标识行业协会第三届第六次会长会议胜利召开

上一篇:

唐山市体育局推出亮点工程 中心区将设300块“健身标识”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signage@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