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成长并不能一蹴而就,我们的确需要忍耐和等待,一如昨日街谈《等待,一个城市的成长》所言。忍耐丑陋的现状,等待美丽的未来,有时想想,这多么像一个父母的情怀,温柔并坚定地等待孩子长大,积极而美好。可是文字的浪漫常常带不到现实中来,我以我的经历无奈地向广州告白:等你等得挺辛苦。
某天出门,心情本来挺好,不料眼前一黑,掉进安装光缆的洞里,把一只左脚都擦伤了。安装工人好笑地说:“大佬,那么大的洞你都没看见吗?”如果我是泰勒斯,我就会说:“我是仰望星空的人,从不关注路面。”事实上,我不是泰勒斯,虽然偶尔也会像温总理期待的那样仰望星空,但那只限于夜晚,这次白天走路,我确确实实在看路面,但我万万没想到好好的一条城市道路居然会有个大洞。有个洞也正常,在修光缆嘛,可是四周居然没有任何提醒的标志牌。如果前面放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前面维修,注意安全。”那我最多不过一不留神撞倒了牌子,踉跄一下子而已,不至于擦破脚,更不至于踉跄完了还要跳进洞里去,或者像刘翔那样跨过牌子跳进洞里去。
我也是等待这座城市成长的人当中的一员,“因为毕竟是不断有路建成,有车开通,看得见实实在在增加的便利”,但并不是说就可以因此任意挥霍我们的忍耐,任性成长。城市建设会带来一定的不便,这容易理解也可以接受,但在细节上做好,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的。比如中山大道路段建设,使得师大暨大往日绿树如茵的路段变得寸草不生,尘土飞扬,给等车的人带来许多的不便,特别是这个天时顶着太阳等车,那简直是受罪。女生还可以打打伞,男生只有体面地忍受,其实心里不住抱怨:建设就建设呗,咋就不能整个临时的棚子呢?又比如正在建设中的珠江新城,简直就是一个迷宫。很多路段都没有标识,真是“纵使相逢应不识”。想去的地方明明就在对面,但被围墙隔开了,没路标也没说明,怎么也转不过去,加之建设中尘土飞扬,兜几圈就“尘满面,鬓如霜”了。
21世纪了,不发展就会被超越,所以我们也不能对广州说:“哥们,你慢点发展吧,我还要生活呢。”但21世纪的发展观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以人为本。恭喜你,答对了。那建设、发展的核心也应该是以人为本,要有人文关怀。建设并不意味着对现在的破坏和阻碍,只要在细节上做好,加上人文关怀,我们都相信这对我们生活的破坏和阻碍会少一点,即便减少得不多,但最起码我们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关怀与体贴,接受这座城市健康成长过程中带来的温柔的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