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云南频道4月25日电(记者
周新宇)云南省建设项目审核受理中心主任杨永宏抑不住的一脸喜悦:"这是我们的一次探索。今后我们的环境影响评价将不止考虑具体的项目,更多要影响宏观决策和整体规划。较之具体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来说,规划的环评更有前瞻性、战略性与系统性"。
杨永宏的喜悦来自于新近他所领衔的建设项目审核受理中心与瑞典方面的一次成功合作。受云南省大理市政府委托,双方合作开展大理市未来城市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经过项目组人员历时近两年的深入工作,研究报告日前通过了验收。
项目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瑞典Ramboll
Natura国际咨询公司战略环评专家Jiri
Dusik说,这一项目经验和成果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他评价说,城市发展战略环评项目是"国际社会很感兴趣的领域,不仅在中国,在亚洲国家也将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大理市位处云南西部,距省府昆明300多公里,在唐宋时期曾是云南的政治文化中心,至今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和一个交通枢纽。2007年10月,大理市政府在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同期,委托云南省建设项目环境审核受理中心开展城市规划环评。
杨永宏说,作为中国瑞典合作的"云南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的案例,同时也是云南省战略环评试点项目,该项目从一开始就强调环境影响评价在城市规划中的"先导"作用。"与项目环评不同,我们这次进行的是战略环评,强调的是预防为主"。
这次环评以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城市规划同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通过对大理的城市建设规划和大理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的全面分析,项目综合评价了大理市资源、环境对城市发展的支撑能力,预测和评价大理市在城市发展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杨承认,在以往的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影响评价往往滞后于规划,只能扮演"修补"的角色。决策要经过战略、政策、规划、计划等过程,处于决策链的末端,有时候关于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已经发现问题了,但往往已经纠正不了。"这次是一次探索",杨说。
为了保证大理城市发展战略环评为城市总体规划提供策略建议的效果,项目强调
"早期介入"。环评项目组与规划人员共享研究成果,发掘城市在性质定位、发展目标、城市规模、空间管制、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环境影响因素,并及时将其纳入到上述各方面的决策之中,城市规划与规划评价实现了"齐头并进"。
为了保证战略环评的公正与客观,项目组织了一些公众参与规划。项目组开展了近50次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公众参与活动,对象涉及普通居民、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来访游客、NGO、环保工作者等各方人士。
针对大理市建设"滇西经济中心"的城市职能定位,研究组提出要统筹开发大理周边地区,建设以大理市为中心的卫星城镇体系,实现"滇西中心城市"人口与产业的有机疏散,减轻洱海的环境压力。
针对大理市渐渐凸显的人地矛盾和水资源缺口,研究组建议大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进一步优化人口和用地规模目标,降低2015年和2010年的阶段性目标,将建设总人口超过100万人的大城市设置为远景展望目标,将城镇人口规模设置在50-60万人之间。
杨永宏表示乐观:"虽然今后大理的城市建设在局部和细节会有调整,但总体上肯定能满足环境和资源的要求,不会对环境资源造成大的威胁。因为,规划是非常严肃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