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陪几位省内旅游界的朋友去一处名气颇为响亮的外省旅游景区看了看,只见该地确有不小的变化,其中最大变化之一,就是在景区收票口安装了“指纹识别系统”。
不才如我。买了门票以后,按照守门人的要求,在这套智能机器上打了“手模”,当我再进第二个小景点时,机器无论如何也不能识别,我按了七八次指纹,门闸依然岿然不动。经求助工作人员,被他捉住指头,强行再按了两三次,这才进了门。
也不光是我一个,我在该景区看到,因那套所谓“智能”机器发生“智障”,导致游人不能进门者不绝于途。
离开该景区我就有点愤愤然,首先想到的就是“我是谁”?当我被捉住指头的那一刻起,我就想到了美国海关对付恐怖组织的办法,想到了警察审讯小偷时的录供,觉得自己变成了电影《白毛女》中的“杨白劳”。奇怪的是,自己明明是花了钱的“上帝”啊?
接着使我不解的是“凭什么”?一个收费景点,它和游客的关系说到底也就是一种买卖关系,游客是消费者,消费者已经按章付了费、买了票,合同关系已经成立,它已没有任何权力再设置障碍;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个人隐私权不得侵犯,一个普通的旅游景区,它是没有任何理由强行要求消费者提供包括指纹在内的个人信息资料的。特别让我不解的是,不知道一些肢残人士是如何进入该景区的?
然后我想到的是“为了谁”?听说,该景区为了上马这套系统,不惜花费一两百万元。先不说这套系统质量好不好,花这么多钱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方便游客吗?显然不是,是为了提高效益吗?也看不出来,答案似乎只有一个,只是为了方便自己、对付游客。
这就让人想到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我们搞旅游究竟是以人为本,还是以人为敌?对于人在旅途的游客来说,放松心情才是真旅游。对于属于服务业的旅游行业来说,以人为本,最重要的就是要以游客为本,处处为游客着想,事事以游客为重,而不是像毛泽东主席批评的那样,“一事当先,先替自己打算”。
考察归来,听说省内也有个别景点跃跃欲试,也想克隆一个方便自己的“智能化”机器,我以为大可不必。听说网上正发起一场抵制活动,我们不要复制这种蠢事。
资深旅游专家武旭峰
武旭峰,旅游策划专家、旅游作家。广东省自驾车旅游协会副会长。曾主持和参与黄山等旅游项目开发策划;写有《吞吐黄山》、《发现婺源》等30多部旅游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