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世博文明指数"发布近百日 昔日"末三名"大有改观

2009-03-06来源:中国(東八)标识资源网
核心摘要:"迎世博文明指数"发布近百日 昔日"末三名"大有改观

  中新浙江网3月5日电 去年12月17日世博倒计时500天时,上海首次发布了“迎世博文明指数”。其中,市容环境有差距、停车管理不到位、公共交通服务待提高这三项在本市窗口服务方面排名末尾。

  如今离世博倒计时400天越来越近,昔日的“后三名”现在的表现怎样?是否已有所改进?为此,本报记者昨天兵分三路进行暗访。令人欣喜的是,在文明指数的“鞭策”下,它们均有了较大改观,在“软硬件”方面可谓焕然一新。不过,当记者完全以一个世博参观者的眼光来衡量时,却发现它们在细节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南京路:垃圾清理及时小广告不见踪影

  作为“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将会是众多世博会参观者必去的景点,它的“面子”代表着整个上海的形象。干净、清爽,这是昨天南京路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和过去相比,尽管马路上仍是人流如潮,但地面基本没有垃圾纸屑,墙上也不见小广告的身影。然而,部分在河南路地铁口公然拉客的黑“摩的”,却给这一幕增添了些许不和谐的画面。

  卫生死角难“挑刺”

  烟头、餐巾纸、口香糖残渣……这些都曾是步行街上常常可见的垃圾,也令环卫工人非常头疼。昨日记者在这条路上惊讶地发现,整条步行街的地面上,几乎看不见这“老三样”。

  “差不多每时每刻都在扫,争取做到垃圾一落地,马上进簸箕。”一位手持扫帚不停走动清理地面的环卫工人表示,目前他们加大了对整条南京路的清扫频率,光较大规模的冲擦洗一天就要十几次,而更多的人手则被投入到专职分段路面,反复清扫保证路面清洁度。

  在这种网格化保洁下,步行街面貌变得“漂亮”而有“光泽”。即使记者检查诸如花盆、草丛、街角等卫生死角,也很难从中“挑刺”。

  黑“摩的”拉客打游击

  “去不去外滩?起码要走半小时,上车吧,10元我带你去。”记者在步行街上宏伊广场门口,几辆“摩的”司机主动上前搭讪。

  从步行街到外滩,步行只要10多分钟,但不少对上海并不熟悉的外地游客可能并不了解。在记者观察的半个小时内,就有4位游客上了车,价格在8-10元左右。而去的地方基本都是外滩、豫园、人民广场、七浦路等地,其中最远的离步行街也不过才1公里多。

  记者观察发现,在黑“摩的” 的附近,就有城管人员的身影,但这些司机却似乎对此并不在意,部分车辆就公然停在地铁口。当管理人员上前劝阻时,“摩的”就绕走暂避风头,玩起了“躲猫猫”的游戏,过不了多久就重新返回原地。

  劝阻牌作用不大

  就在黑“摩的”的聚集处,记者发现了由南京东路步行街管理部门设立的一块“劝阻牌”,标明了包括周边几个景点的路程和到达的交通方式。

  “这块牌子其实挺有用的,游客只要看到了,一般不会上当。”附近商铺的一位店员告诉记者。然而,黑“摩的”对此并非没有对策。有的司机干脆把车就停在牌子前,直接挡住了游客的视线,更多的司机则玩起了“围追堵截”,直接在地铁口进行“拉客”,这也使得这块牌子的功效小了不少。

  徐家汇:“停车难”矛盾得到缓解

  停车管理

  作为市级商业中心和沪杭、莘奉金等高速公路进入市区后的第一站,“停车难”的矛盾在徐家汇商圈非常突出。记者昨天走访这一地区时发现,虽然矛盾有所缓解,但仍有不少方面亟待改进。

  人为管理大幅加强

  为配合轨道交通建设,原本能容纳2000个停车位的港汇广场地下停车场,如今只能容纳550辆车。去年记者采访时发现,驾车从到达港汇广场到最后停好车,至少需要半个小时。

  记者昨天再度来到港汇广场,经过多方努力,在虹桥路上专门开辟了一条通往停车场的通道。无论从什么方向进入港汇,都能以最快速度进入地下车库。记者询问了现场的几位司机,他们纷纷表示:“现在停个车5分钟最多了!”

  由于土地稀缺,徐家汇商圈多个停车场进出口都和大量人流混合,安全隐患极大。如今,这一局面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昨天晚高峰记者又来到以往矛盾最突出的美罗城,因为道路整修这里的一个出口被封闭,人车混行的局面有所加剧。但记者发现这里的保安可谓“三步一岗”,从容应对。

  两成停车库未充分利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经过交管部门和众多商家的配合,整个徐家汇地区目前共有约2500个停车位可供泊车,分布在18个停车场,但由于指示标志不清晰和外界引导不够,大量车主集中几个点停放的情况比较明显。

  昨天晚高峰期间,记者发现美罗城、港汇广场等两大停车场门口车满为患,远处的辛耕路永兴地下停车库却门可罗雀。永兴地下停车库新开张不久,有200个位置,停车空间仅次于港汇和美罗城,但就是这样一个停车场,记者初步估算只停了二成左右的车辆。记者初步寻找了一下,该停车场只有在天钥桥路辛耕路口有一块标志。

  目前徐家汇的18个停车场中,像能容纳200个车位的永兴地下停车库,有100个车位的徐家汇公园地下停车库等都鲜为人知,徐家汇地区约两成的停车容量未被充分利用。有关部门表示,如果能充分做好这些停车库的交通引导,或许徐家汇的停车难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部分指示牌不够显眼

  调查中记者发现,标志不明显不仅出现在一些新建停车场的身上。在建国宾馆、美罗城等有地下停车场的商业设施门口,尽管都安装了大小、形状不同停车场指示牌,但这些指示牌淹没在沿街的广告牌和广告旗当中很不显眼。

  在建国宾馆门口,记者见到了一位正在寻找停车场的王先生。“听说在徐家汇停车后再换乘地铁,这样到市区办事很方便。可我绕着徐家汇开到第三圈,刚刚才看到一个停车场,可惜还停满了。”王先生说,如果能把停车场的指示标志做得更统一、更明显,就能方便司机;更何况,司机一边开车一边找停车场也会很不安全。

  地铁:迷路现象越来越少

  公共交通

  记者昨天走访沪上几大轨交枢纽发现,在多项便民措施的综合作用下,以往很容易出现的“地铁迷路”现在越来越少。

  20米一个指路牌

  “去年年中第一次来上海的时候,找地铁入口花了整整一个小时。”陈奇苦笑着告诉记者,记得当初从客运总站出站的时候,没有明显标识,自己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更别说找到地铁入口了。最后,他不得不花5块钱请了一个“领路人”,才找到地铁口。

  现在,地铁上海火车站站虽然同样在施工,但陈奇说,他再也不担心迷路了:无论是从火车站还是汽车站一出来,每20米就有一个地铁口指路牌,顺着箭头走下去准没错。如果实在迷糊,还有戴着袖章的工作人员免费指路。

  孕妇有了“爱心通道”

  让外地人不再迷路只是第一步,记者了解到,为了改善此前老弱病残孕乘客争抢闸道进地铁站的苦恼,轨交1、2、3、8、9号线的10个起点站和终点站站台,现在全部设置统一规范的“爱心通道”。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轨交站台一侧“爱心通道”几个字格外醒目,两旁的隔离护栏不仅阻隔了拥挤的人群,还可以让老弱病残孕乘客扶靠。客流大的时候,还有“爱心引领员”守候在“爱心通道”旁边,引导老弱病残孕乘客从这里上车。

  “对于有些健忘的老人,我们会给他们发一个指路签,上面印有轨道交通的线名,空白处可由工作人员写上出站的出口号码和具体走向,帮助老人准确地到达目的地。”一位“爱心引领员”告诉记者。

下一篇:

河北省标识行业协会第三届第六次会长会议胜利召开

上一篇:

南京烈士陵园外指示牌翻译拼音英文混用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signage@qq.com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