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浙江网11月17日电 半年前,一则“某地列车牌竟然将贵阳翻译成‘the expensive sun’(昂贵的太阳)”的消息在网上广为流传,被网友笑称为最不可思议的翻译。但事实上,如此漏洞百出的英文翻译在我们身边处处可见。这几天,浙大城市学院外语学院就专门招募了50名大学生志愿者,说是要打造一支“啄木鸟”队伍,给杭州市各公共场所的外文指示牌纠纠错。
“没有想到居然有300多人报名,而且报名截止后,还有很多同学前来打听这次活动的情况。”学生负责人徐东海兴奋地告诉记者。他表示这项活动是滚动式的,明年还会招募另外一批志愿者加入其中。
据该校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叶加申介绍,这是该学院与杭州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杭州市园文局等单位共同合作的建设项目,主要是为了帮助杭州打造国际化的旅游城市,啄出“形象害虫”。
早在今年暑假,该项目已经开始了探索性的实验。由十几位大学生组成的小分队,对杭州市场上130种产品的外包装英文说明,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超过50%的产品说明出现了低级的英语错误。例如将“开心果”译为“Happy Fruit”(开心的水果);牛肉干包装袋上将产品保质期“shelf life”写成了“sheli life”等等。
据了解,在这支“啄木鸟”队伍中,既有来自日语、英语专业的学生,也有来自旅游管理等专业外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这些大学生今后将分成5个小组,利用节假日去杭州的公共场所和景点找外文使用上错误。一但发现有使用不妥的,他们会采集图片,然后回学校进行小组讨论,提出最佳修改方案,经由老师指导后再递交给相关部门。
大学生颜阳天说:“我和我的同学们都希望像啄木鸟一样,帮助杭州叼出破坏它形象的害虫。看到正确的翻译在国际化旅游城市体现,我们会很开心!”(作者:戴笑笑、史佳杰、沈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