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从昆明市有关部门获悉,已通过昆明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查批准,将于今年9月1日正式发布实施的,由昆明市质监局负责组织起草的《昆明市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牌设置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完成,《规范》将解决目前昆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牌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
据了解,《规范》适用于昆明市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支路、城市街道等所有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牌、城市地名标牌,而昆明市所属各县(市)区主要城区道路交通标志标牌的设置,也可参照《规范》。《规范》对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牌的结构、规格尺寸、设置及感光方式等作了规定。
《规范》解析
一块路标含6内容 主辅信息全面显示
“新的路标参照了北京市的路标设置。”昆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人员介绍,9月1日实施的新路标从尺寸大小、颜色到材质、字体等,都有统一规定。每一块新路标内,都含有主要信息、指向信息单元、辅助信息、本地信息单元、指向图案、指南针等6项基本内容:
主要信息——提示前方将要进入道路的名称,位于指向信息单元的上方。道路名称采用中英两种文字,特殊的旅游地段地名还将增加标示语种,以方便游客寻找;而如火车站、博物馆、重要景区景点、政府机关等带有城市地标的地点,须在路标上特别标明。
辅助信息——指示通过前方道路可到达的重要地点或道路名称(如医院、大学、急救中心、公园景区、超市),相关支路应以辅助信息标明,位于指向信息单元的下方或右侧,并加注括号。
例如北京路和永平路的指示路标上,就将有以下内容:
路标左上方有一个指南针。路标中间是十字形垂直平交标志,其正上方“北京路”3个汉字下为英文“BEI JING RD(road的简写)”,右侧括号内则注明“火车南站方向”,下有“距离200m(米)”字样。平交标志左侧是“永平路(东)”,下方为“YONG PING RD(E)”的英文标志,英文标志下方为“(春城路方向)500m(米)”字样;右侧为“永平路(西)”,下方同样有“YONG PING RD(W)”,英文标志下则是“(南坝路方向)600m(米)”字样。平交标志下方是本地名“北京路”。
“此次新路标的设计不但借鉴了北京等外地城市的先进经验,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标准化法》等为依据,广泛征求了交警、规划、建设、民政、旅游、政府法制办等部门的意见。”工作人员介绍,新路标还运用了一些高新科技手段。如电子感光,即同时采用发光与反光两种方式,清晰地区别路标面板内的各种信息。
工作人员说,9月1日起,将先选择昆明市的一些主干道试点悬挂新路标,不断完善标注内容后,将逐步向全市及全省推广。
现状调查
司机常绕冤枉路 游客难达目的地
昨天,记者对昆明市几条主要道路路标的设置展开调查,发现路标几乎没有道路的英文名称和方向指示。一些主干道路标标牌上写上了汉语拼音,但市民大多认为意义不大;有些主干道虽然串联着不少周边的支路,但路标上大多只标注本地人相对熟知的支路,相对陌生的支路被排除在外。
今年37岁的杨师傅来自外地,在昆为某公司专职开车已有3年。他回忆说,自己刚到昆明时,因为分不清方向,每次出门都要走不少冤枉路,不但常被老板责备,还会因绕路迟到而耽误公司的生意。“自己本来要开车沿北京路向南到火车站接客人,出门后因看不懂路标,便沿北京路向北走,结果越走越远!再加上堵车,几乎每次都迟到。”杨师傅说,即使现在自己对昆明的很多道路都已熟悉,但还是会因路标指示不明而遇到一些小麻烦。
“真是不太方便!”在青年路与东风东路的交叉口,一名来自四川的游客正向交警询问近在咫尺的东风广场该如何走。原来,在他的前方不远处,挂有一块很大的路标,上边注明了东风东路,紧邻东风东路的东风广场却未能“挤进”路标。(编辑:周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