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有了四星公厕
今年的5月1日,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市区鳌峰路公厕终于投入使用了。这座被本地网友们称做“宣城史上最漂亮的公厕”,位于市政府大院和市林业局之间,绿树掩映之中。仅仅是外部环境的雅致还不足以引来如此众多的关注,人们更热衷议论的是这座公厕的档次——四星。四星级的公厕是个什么样?宣城市民之前从没在家门口体验过。
前不久的一天,记者也“慕名”来到鳌峰路,感受了一次星级“服务”。室内环境的清洁自不必说,如厕时轻柔舒缓的音乐就让你的身心彻底放轻松。如厕后厕所内全程自动感应系统又让你免去所有的举手之“劳”。担心如厕时手机掉进马桶吗,这可是常能遇到的事,不要紧,四星级厕所间里有搁物架。洗了手,手上湿漉漉的,怎么办,外间有自动烘手器。最后离开厕所前,到化妆镜前稍稍整理一下仪容吧,不要有什么疏漏。公厕人性化的考量设计让人体会到一种贴心周到的服务。急匆匆的进来,一身轻松、一脸自信的出去,四星级的就是不一样!
鳌峰大道素被宣城市民称作“第一路”,这条路宽阔通达,绿树成荫。路的两边集中了众多单位和部门。可长期以来,由于用地无法落实,这条标志性大路始终没有一座公厕。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去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从自家门口拿出一块地,并协调市林业局,才让公厕的选址有了着落。要建就要能体现文化名城的品位!四星方案被提上日程。
现在,这座投入70多万元、环境幽雅、设备高级、内设残疾人专区的免费公厕俨然成了鳌峰路上的一景。人们即使不那么“内急”,走到这条路,也要特意进去享受一下。负责厕所卫生保洁的小丁说,白天,那人还不算多,晚上和清晨才叫热闹!在鳌峰路和市府大院锻炼的人多,来享受的人当然多了。有时,想上个厕所还得排着队呢!
公厕曾是宣城市民之“痛”
一座四星级公厕的投入使用,为何让市区的老百姓如此关注?它其实是一种标志,一种象征,它意味着宣城市民生活质量的一次提升。确实,宣城市民承受公厕之“痛”已经很久了。宣城市区不是没有公厕,而是人们几乎没有用过既方便、又放心舒心的公厕。公厕在人们的概念里,一直仅仅是简简单单解决“问题”的场所。在我市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进程中,城市的公厕建设已经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发展步伐。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市区现有各类公厕48座,公厕数量严重不足,普遍存在上厕难、寻厕难。分布不均衡,大多建在老城区及现有城市道路两侧和居民小区内,城市新区、开发区及城郊结合部布置较少。标识不明显,位于闹市区、人口密集区的公厕缺乏明显的公厕标志指示,匆忙中想解决“内急”又对地方不熟的人,很难快速找到。
设施老化陈旧,这些公厕绝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修建的,为通槽式,建设标准低。近20年的使用,内部的设施老化损坏严重,有的甚至已不能发挥作用。如市区老百姓比较熟知的叠嶂中路豆腐巷公厕、大坝塘公厕、锦城南路公厕等。这些年代已久的厕所不能随时冲洗,环境不能保证,连洗手池上的水龙头有时也放不出来水。再者,目前公厕的经营权大多数均对外竞标,经营人对公厕的内部设施和环境清洁缺乏有效投入,造成公厕环境卫生条件恶劣,甚至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郭大姐在豆腐巷开大排档已经有十多年了,由于排档面积小,直到去年,她要上厕所,就只有旁边的豆腐巷公厕。提起这事儿,郭大姐直摇头:每天上厕所简直是件烦心事,可厕所再差也总是要上的,而且附近也只有这一家,每次只好像打仗一样,快进快出,少呆一秒是一秒。在豆腐巷一带像郭大姐这样做生意的有好几家,一直都盼着有关部门能把公厕改造改造。“豆腐巷这条路都已改造了几回,就是公厕没动静。”今年她的大排档升级成饭店,自家建了卫生间,自己的问题算是解决了。“可还有那些过路人呢,看他们上公厕的样子,我也着急呀。”
城南居委会的高主任也有着“公厕”的苦恼——很多居民到他那里反映社区的公厕问题。城南居委会辖区人口一万多,目前有4所公厕,即城南菜场公厕、晏公桥公厕、友谊路公厕、鳄城花园公厕。高主任说,公厕不但数量少,而且条件差。比如晏公桥公厕,经过日晒雨淋,公厕的标志牌早已模糊不清,不注意的话,真的很难找到那个小楼上还有厕所。而在它的旁边,就是垃圾中转站。夏天到了,路人经过这里常常掩鼻而过,就更别提上厕所了。位于城南菜场的城南公厕,由于建设时间早,设施落后、让人一进去,就感觉到破旧。厕所内空间狭小、蹲位少,四周墙壁斑剥脱离。这两座公厕至少还能用,高主任说,最让他着急上心的是梅溪路上的商家、住户,来反映情况的最多也是他们,因为他们连一座可使用的公厕也没有。在这条早已成为城市干道的马路两旁,绵延7公里长,至今还没有建上一座公厕。去年,社区还自己花钱改造了辖区居民反映大的友谊路公厕,算是解决了一小部分居民的如厕问题。可辖区总的公厕状况没有改变,所以来反映问题的居民还是时常有之。
公厕大改造正在进行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现状,从2007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公厕新建和改造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深入实施。同时配合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新建和改建的公厕全部遵照旅游公厕标准,按星级打造。
鳌峰路四星公厕的建成使用,仅仅是我市公厕大改造行动的一个开始。
去年,市建委对自己管理的城市规划区内的旱厕改造了10处,另新建7座公厕。这7座公厕分别是鳌峰新村公厕、宛溪河畔公厕、敬亭山东大门公厕、昭亭广场公厕、府山广场公厕、鳌峰路公厕、宣湖南路停车场公厕。新建公厕选址充分考虑到正在发展的城市新区和人流密集的广场等地。同时,新建公厕采用了全自动管理系统,既环保又节能,全部为免费开放使用。为了保证每座公厕的环境卫生,有关部门还专门聘请了保洁员并制定了《宣城市公共厕所保洁考核评分表》进行考核。新建公厕中鳌峰路公厕达四星,其余基本已达三星级标准。今年,市建委准备再新建6处公厕,已有两座开工建设,并在年内对所管现有公厕内部硬件设施进行改造,达到旅游公厕验收标准。
宣城市区还有16处老城区公厕由宣州区环卫所直管。除去其中7座即将纳入北门改造同时进行外,目前,环卫所也正对剩余的9处进行改建和改造。其中,交通路公厕、苍塘沿公厕(位于老体育场附近)和城南市场公厕将按三星级标准拆除重建。目前这三个地方土建已陆续完工,9月底将建成投入使用。大坝塘公厕、叠嶂中路豆腐巷公厕、锦城南路公厕、晏公桥公厕、实验小学公厕按二星级标准改造。这项工程已于7月24日开工,9月底前全部完工,工程投入40多万元。重新投入使用的公厕将使用新的标识牌,上墙公布公厕管理标准和细则,规范保洁员工作。
听闻这些老公厕要进行彻底改建和改造,最拍手叫好的当然是周边的市民。城南公厕的看厕人老周师傅说,“真是早改早好!上厕所的人心情好,我们看厕所的也心情好了,也会更用心的把厕所打理干净。”他告诉记者,听说这里马上要拆迁,区里已经打算在老公厕的后面新建一所全新的,“我们这里的人都在盼着呢!”晏公桥公厕旁垃圾中转站的工作人员说,“公厕太破太旧,跟城市发展也不合槽,我知道环卫所已经来测量过了,要重新改造是好事,好歹也是城市形象嘛。”到记者发稿时,城南菜场公厕已经拆除,而晏公桥公厕也正在关门改造中。
宣州区环卫所的李主任告诉记者,到今年9月底,市区的公厕将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宣城的老百姓。所有改造和新建的公厕都将达到二星或二星以上标准,宣城市民上公厕也可以数“星星”了。当然,由于历史积留问题较多,要使市内公厕从数量到布局到设施完全让老百姓满意,还需要花上几年的时间。
在市建委的《宣城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项规划》中,记者也看到了一幅更值得期待的蓝图:到2010年,城区的公厕布局将更合理,并有明显、规范的标志;新区新建公厕98座,使公厕总数达到146座,初步解决市民“寻厕难、上厕难”的问题。
星级公厕需要文明维护
星级公厕纷纷亮相街头,管理部门的担心也随之而来。如此大规模的改造行动,为的是能让人们的如厕环境和标准有一定提高,是体现城市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可公厕在方便市民的同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刚投入使用才两个多月的鳌峰路公厕自动出水龙头、门把手已经出现损坏现象,男厕内的烟灰缸常常不翼而飞。保洁员小丁急得只好把烟灰缸全部收了起来。有的厕所间的门坏了,小丁只好用胶带纸封住不再使用。小丁说,有的人还把口香糖随意粘在门上、卫生洁具上,既影响卫生又不好清理。虽然小丁常常自己既当保洁员又当宣传员,提醒如厕的市民多多注意,可这些现象总是不能杜绝。而据了解,去年投入使用的宣湖路三星级公厕设施已经损坏严重。
环卫所的李主任说,他们此次实施公厕改造使用的蹲垫、坐便器都是品牌产品价格很高,水龙头也是几百元一只,水冲采用的是自动感应,损坏一个都很可惜。新的公厕内将设置一些小提示牌,提醒如厕人规范使用,可具体到每个人,还要靠自觉意识。环卫部门呼吁广大市民,像爱惜自家的卫生洁具一样爱惜公厕内的设施,这样,好的服务设施我们才能更为长久的享用。
同时,公厕现有的管理体制也必须理顺。目前,市区公厕有三个管理部门,建委建的建委管,环卫所有直管公厕,开发商建的又由开发商管理,如民族商城的公厕管理就属于开发商。多头管理使公厕的管养和维护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如何对公厕进行统一管理,使之步入良性轨道,让人们能长期用上方便、放心、舒心的公厕,也是摆在职能部门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城市公厕,事小理却大。事小,它只是城市服务功能的一个细节;理大,它直接关系到百姓吃喝拉撒的最基本民生问题,百姓的事就是大事。下大力气进行公厕改造,从细节入手,把小事做实,彰显了政府在城市文明创建中的“人本”理念。城市公厕,也不仅仅是公厕,它承载着一种服务和关怀,是一座城市给予它的市民的服务和关怀。随着这项工作的不断推进,城市公厕带给人们的星级感受,将更好的体现宣城现代化、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水平。
城市公厕,又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的高低。镜子前,我们每个人都展示文明的自我,自觉爱护城市的公共设施,维护城市的公共环境。这样,我们与城市才能和谐共存,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