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饼”变成了“鸡旦并”、 “装潢”写成“装璜”、 “零售批发”写成了“另售批发”、“停车”简化成了“仃车、”……走在街头,你有时会看到这些有错别字的标语和指示牌。为争创杭州市语言文字示范街、美化城市,昨日,由教育、城管、工商、贸易等多部门联合街道组成的区社会用字应用管理督查组,对文化路女装一条街和山阴东路童装一条街的户外广告和门头字号的社会用字进行拉网式检查。
滥用繁体字、异体字现象突出
“专做各类白铁产品”写成了“專做各类白鐵产品”。“谢谢惠顾”写成了“謝謝惠顧”, “宾至如归”写成了“賓至如歸”,“零售批发”写成了“另售批发”,“播”字少了一勾,“游戏”游字右边写成反文旁,“号码”的号字多了一竖……督查组在督查中发现,滥用繁体字,任意增减笔画,繁体字与简化字混用等不规范用字现象十分突出。而在这些不规范用字中,繁体字、异体字占了一半。
汉语拼音、外国文字不能单独做店面招牌
督查组还发现,不少店家直接用汉语拼音或外国文字作为店的招牌。“店面招牌纯粹是英文字母或拼音字母,也都属于社会不规范用字。”督查组成员董老师告诉记者,我省出台的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明确规定,各类名称牌、指示牌、标志牌、招牌、标语、广告牌等牌匾不得单独使用汉语拼音,必须在拼音上方注明汉字,而外国文字名称,应当与规范汉字同时使用。
篡改成语成现象,希望改改
“原来繁体字也属于不规范用字啊,我知道了,马上改正。”在文化路上,督查组对王女士店门口的欢迎词进行纠正。王女士立马将写成繁体字的“歡迎光臨”摘了下来。
“你好,你们店的招牌缺少了中文标识,如果把中文加上,那不是会有更多的消费者记住店名吗?”说着,督查组将一份社会规范用字的说明交给了店家,并督促店家及时整改。“好的,原来还有这么多讲究,我们一定会整改的。”店家不好意思地说。
昨天的督查纠错,吸引了不少店家和行人前来观看。一些店主看见自己的广告牌上有错别字,感到不好意思;还有一些业主店主,主动将错字撕下,还和督查组一起探讨正确的字如何写。
“要不是你们这么一说,我还真没看出来这是个错别字呢。”路人伊女士说,现在街头有各种各样的别字,特别是篡改成语做广告语的太多了,如“衣心衣意”等,这对知道成语的人不影响,但很容易误导孩子。
直接用英文字母做店面招牌也属不规范用字
2008-11-25 08:59 点击:1040
[摘要]直接用英文字母做店面招牌也属不规范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