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设施 司机和行人你们懂得"可变车道"吗
人性化设施 司机和行人你们懂得"可变车道"吗
2008-11-12 09:35  点击:553
[摘要]人性化设施 司机和行人你们懂得"可变车道"吗

  有开车经验的人都知道,在交通拥挤的上下班高峰期,如果在一个路口有三成车辆违章行驶,足以扰乱交通秩序,从而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可变车道”的应用,原本是为了疏导交通流量,缓解拥堵压力。如果由于大家不适应而频频违章,岂不是适得其反了。“可变车道”在苏州是个新鲜事物,人们一时间的不适应也不足为奇。但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早就有了“可变车道”,我们的近邻上海市在前几年也已经在交通拥挤的路口应用了“可变车道”来缓解交通拥堵。上海在施行“可变车道”方案的开始,也遇到司机不识车道的同样问题。

  那么,上海是如何应对这些问题的呢?据了解,有三点做法值得借鉴:

  交管部门会根据路段长短情况,设置一处或几处可变式车道标志牌,反复提示驾驶员及时调整所行驶的车道。据介绍,标志一般安装于龙门架或者悬臂立柱上,与路面车道相对应,以便于识别。

  如果没有注意到标志牌,司机也不用担心走错路。在可变车道标线内注明“可变车道”字样。这样比较直观,且符合驾驶人员的视觉习惯,因为老驾驶员总喜欢按习惯行驶,不一定经常抬头看提示标牌。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还会有文字式的辅助标志牌,提醒驾驶员注意按标志指示的方向通行。为了保证较好的视认性,标志会采用夜间可自行发光的“冷光片”材料,即使在雨雪、大雾等天气条件下,地面标线依然能清楚辨别。

  笔者平时开车也有这样的体会,距离路口老远,还看不到车道导向标牌,车辆就已经开始排队等候。这时,你就很难选择自己希望进入的“最佳车道”。笔者相信,在“可变车道”面前,就会更加不知所措了。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面,实施“可变车道”方案不失为一个良策。盼望有关部门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不妨学学国内外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增加一些标志标识,让市民尽快适应。

首页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