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安置点实行专业化物业服务
地震灾区安置点实行专业化物业服务
2008-11-11 09:18  点击:1192
[摘要]地震灾区安置点实行专业化物业服务

地震灾区安置点实行专业化物业服务


——成都都江堰市幸福家园活动板房安置点扫描


■本报记者 韩清华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醒目的标志标牌、统一的专业服装、够味儿的物业服务……日前,记者从成都市房管局了解到,汶川大地震后,如何让地震灾区活动板房安置点安全、方便、整洁、有序,并让受灾群众在安置点住得安心,住得舒适。分管此项工作的成都市房管局副局长宋学明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业化物业服务不仅有利于安置点统一管理,让受灾群众住得舒适;还把社区干部从日常事务管理中解放了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搞好灾后重建工作。”


从7月初起,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就在都江堰幸福家园安置点进行首个专业化物业服务试点,推行临时社区管委会领导、居民自助服务、市物管协会免费培训物业管理模式,让安置区也有了专业的物业服务。


试点成功后,成都市房管局高度重视灾区的民生、民心工程,用一个月时间组织22家品牌物业服务企业,完成了灾区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4县市内规模在1500间以上的18个安置点的物业服务对口援管和专业化物业管理启动工作。


秩序井然 安置区放心生活


10月29日,记者来到都江堰幸福家园,门卫标准敬礼之后,自动化的车栏杆缓缓放行。放眼大门口,摆满鲜花的道路旁边“单行道”、“禁止鸣笛”、“左转弯、右转弯”等交通指引牌整齐竖立,小区平面图呈现各幢房屋和公共配套设施的方位,小区便民服务广告也被集中在商业信息栏目。


“实现专业化物业服务后,我们这里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没有了,车辆行驶速度也降下来了,娃娃们安全多了。”正在牵着孙儿散步的张大爷说。


“尽管不是永久性住房,但是他们享受到了优质的小区物业服务,安置点像个家样儿了??”安置点管委会主任杨忠明说。


自己当家 受灾群众管理家园


“家园管理,自己当家。”杨忠明告诉记者,自幸福家园安置点启用后,管委会就采取以工代赈的形式,吸收安置点居民参与家园管理。“现在我们共有50多名受灾群众,在居委会的统一领导下,参与公用设施设备的管理、维修,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绿化和秩序维护。”


针对这些“准物管”专业知识较欠缺的情况,成都市房管局物管处处长蔡任重告诉记者:“为了让这些人员尽快步入轨道,我们随即展开了免费培训。”


建立机制 受灾群众住得舒适


为让活动板房安置点安全、方便、整洁、有序,专业化物业服务尤为重要。7月1日,成都市物管协会、都江堰市房管局与幸福家园安置点管委会就安置点专业化物业服务试点达成共识,三方决定立即建立工作联络机制,启动试点工作。


从公共秩序维护作业指导手册到管理规约,从物业服务事项到统一的公告栏……短短10天,在成都市物管协会的指导下,幸福家园管委会制定了幸福家园公共秩序维护作业指导手册、安置点物业服务事项与质量规范、管理规约等相关操作规程。


在试点过程中,成都市物业管理协会在自身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投入30余万元还对安置点物业服务人员免费发放了制式服装,配备了物业秩序维护的通讯和交通器材装备,安装设置了统一标识、标牌和信息公告栏、交通减速装置等专业的物业设施,赠送了作业操作手册、宣传资料。

首页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