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两次……限高杆老是被撞残(图)
一次、两次……限高杆老是被撞残(图)
2008-12-11 09:27  点击:779
[摘要]一次、两次……限高杆老是被撞残(图)

一次、两次……限高杆老是被撞残(图)

 

  限高杆卡住大货车

  (资料图片)

  超高超限车辆违章行驶和下挖式铁道桥特殊的地形,是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司机建议将限高标志写得更明确些,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12月4日22时许,省城迎春街铁道桥下,一辆超高厢式货车将限高杆撞掉后,掉落的限高杆又砸中了旁边过往的轿车,该事故造成两人受伤。据了解,从国庆节到现在,光这根限高杆就被撞下来六七次。而今年以来,本报热线接到的关于限高杆被撞事件就有17起,多数造成了车辆、限高杆受损,道路拥堵,严重时甚至有司乘人员受伤。

  为何此类事故频频出现?为什么要设置限高杆?过限高杆时司机应该注意什么?12月10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铁道桥洞限高杆,多为保护铁道桥而设

  据了解,省城市区道路的限高杆,基本都设置在铁道桥洞两侧,产权单位是太原铁路局太原工务段太原桥隧车间。据该车间李福长主任介绍,大约在2005年,为了保护铁道桥梁设施,国家铁道部、建设部、公安部等部委联合发文,要求城市内所有公路跨铁路的立交桥,桥梁与路面高度不足5米的,都要设置铁道桥洞限高杆。随后,省城各铁道桥洞限高杆陆续设置。

  限高杆一般由两根立柱、一根横梁及两根支撑斜杆构成。立柱和支撑杆之间是固定焊死的,为了避免发生事故把整组限高杆都撞坏,横梁一般采用点焊方式焊接在立柱顶端的铁盘上,在焊接点的一侧还会焊有防止横梁掉落的挡板。“我们的限高杆一般都是钢质的,一组限高杆的成本都在上万元。”李主任说。目前太原市内的公路与铁道相交的立交桥都采用公路下挖式,由于施工设计不同,每个铁道桥洞的高度不一样,限高杆的高度也不尽相同,大约都在两米到四米之间。

   超高超限车辆违章行驶和下挖式地形是事故频发主因

  为什么铁道桥洞限高杆经常被撞?超高超限车辆违章行驶和下挖式铁道桥特殊的地形,是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省城迎春街铁道桥东侧的限高杆是被撞次数最多的限高杆,它的限高是4.3米,仅今年国庆节后,这根铁道桥限高杆就被撞下来六次。负责管理该路段的市交警支队二大队一秦姓交警告诉记者:“最近,光我就处理了三四次撞掉限高杆的事故,基本每次事故都是因为外地超高超限大车违章行驶。”迎春街铁道桥向东5公里处就是杨家峪高速口,很多外地大车都选择从这里上高速,“一些外地司机不熟悉路况,看到限高标志后,估摸着大概能过,就想加速开过去,往往这样就出了事故。”

  下挖式铁道桥洞特殊的地形,也容易引发事故。桥洞两头分别有坡,由于两坡的角度不一样,车辆从仰角较大的缓坡进入,车辆高度变化不大。但当车辆穿出桥洞时是仰角较小的陡坡,车辆经过时,车头被抬高,无形中缩短了桥与地面的实际距离。再加上车速快会引发车体颠簸,车就容易挂到限高杆。

   司机建议将限高标志写得更明确

  市民张师傅是一位开大车的老司机了,跑车时经常要通过省城涧河桥下的限高杆。张师傅称,涧河桥下原本是没有限高杆的,因为经常有大车“超高”,通过时剐蹭桥面,2007年夏天,有关部门在此安装了一个限高杆。提示牌上只标注着限制的高度,但有一些司机不熟悉情况,车辆经常被卡。

  采访中,还有司机表示,大同路柴村桥的限高杆也经常被大车撞坏。司机们称,一些限高标志牌上只标有限高高度,周边并未有其他提示,司机们建议,限高标志牌上的字体能否放大一些;另外再在铁道桥洞两侧设置详细的服务性提示语牌子,标明这里地形的特殊,提醒司机减速慢行等,这些可能都会减少事故的发生。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太原市交警支队秩序处一位姓王的负责人,他表示,因为服务性提示语不属于强制设置的交通指示牌,他们需要先了解该路段的具体情况,“如果真的有必要,我们会设置提示牌。”

首页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