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为纪念上海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22周年,地处市中心的静安区举行了第八批名人名居挂牌仪式。本次挂牌的名人名居共四个:冒广生旧居、郭绍虞旧居、史量才旧居、黎锦辉旧居。加上之前公布的,从2000年至今,静安区已先后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犹太会堂——西摩会堂、民国第一家族宋氏家族旧居宋家老宅、人称“梦幻公寓”的马勒别墅等56处名人名居挂牌,到2010年,这一数字还将增至200余处。
然而,牌子好挂门却难进,市民仍无缘见识这些老房子的“庐山真面目”。
家族后人想进老宅遭拒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静安区已经挂牌的56处名人名居中,只有上海毛泽东旧居、蔡元培故居、刘长胜故居、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陈列馆、上海二大会址纪念馆、上海华业别墅等6处能开门接待参观。不少人文底蕴深厚的老房子有的成了私人会所,有的是单位用房,有的还是住家,慕名而来的游客只能吃“闭门羹”。
记者昨天上午实地走访了位于延安中路的冒广生旧居。如果不是小区门口新挂出的标示牌的“指引”,真是很难将眼前这栋曾经居住过著名经史诗词大家冒广生的四层楼房与并排的老式公房区分开来。据冒广生第13个孙子冒怀谷回忆,除了外墙上多了两个空调外,房子的结构与1931年初建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70余年的洗刷,让这座旧居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墙面脱落得很厉害,铁门也已锈迹斑斑。而曾经一门一户的小楼内已住了三家居民。记者试着按了门铃,但大门紧闭,无人应答。
陕西路是上海少见的保留较完整的历史老街,仅从新闸路到巨鹿路近千米路段就集中了名人旧居、典型风格建筑、革命遗迹等21处文化景观,每50米“移步换景”。在陕西北路临近南京路口处,可见一排雕花精美的石砌矮墙,围墙内的洋房便是棉纱面粉“双料大王”荣宗敬建于1918年的宅院。这座砖混结构的3层洋房,总建筑面积有2182平方米,花园面积达2475平方米,里面另设有停车房,堪称“豪宅”。正对着花园的是建筑的主入口,坐北朝南,底层有宽敞的门廊和高大的廊柱,体现着法国古典主义的建筑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洋房不仅体量大,各种细节设计也很别致。如窗形各具特色,门楣和窗沿都刻着精美的雕花;窗户一律是彩色的拼花玻璃,至今都保存完好;整幢建筑的南侧楼上楼下都是整齐的立柱,侧门也有漂亮的巨柱和石级,是迄今上海保存最完好的大花园洋房之一。
这幢楼目前是一境外媒体的上海办事处,外墙上有文物保护单位牌子,但门卫室玻璃窗上挂着“免战牌”:“谢绝参观”。有关人士透露,几年前,连荣家后人想进老宅看看也遭到拒绝。
而位于陕西路近延安中路处的马勒别墅,说是对外开放,但作为高级宾馆,“进门费”价格不菲,普通市民只能“望楼兴叹”。
名居挂牌不开放占多数
静安区名人名居的尴尬,在全市其他区县同样存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虹口区曾经居住过鲁迅、瞿秋白、郭沫若、丁玲、茅盾、沈尹默等诸多名人,他们住过的房子是城市的人文财富。但是,虹口区文史馆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虹口区挂牌的30多处名人旧居、故居中,只有沈尹默故居、鲁迅故居两处对外开放。
位于海伦路504号的沈尹默故居一层被辟为陈列室,沈尹默的内侄女诸女士住在楼上,独自守着老宅。79岁的诸女士透露,经常有参观者慕名叩门来访。只要她在家,就一定打开大门欢迎所有参观者。因为耳背,有时会听不到敲门声,前些日子她特地装了个电子门铃。然而,多数住着“72家房客”的名人名居依旧难以参观。
巧的是,昨天,位于徐汇区五原路的著名漫画家、《三毛流浪记》的作者张乐平先生的旧居正式挂牌。据悉,整个徐汇区目前挂牌的名人名居共计16处,对外开放的是淮海路上的宋庆龄旧居和华泾镇的刘三故居。而在卢湾区已经挂牌的130余处名人名居中,对外开放的也不到20处。
开放故居触摸城市文化
难道名人名居注定“庭院深深”?无法对外开放,挂牌的意义何在?
静安区文史馆馆长杨继光这样表达自己的观点:“牌子挂了但却无法开放,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因为很多名人名居已经有过百年的历史,而有些由于特定的历史因素也没法回到过往的风景。对于我们来说,有条件开放是最好的,没条件也尽量创造条件,实在没办法开放的挂个牌,讲述有关的历史、渊源故事,其实也很重要,至少能让过往的行人留步观赏、了解这里曾经住过名人,也是一种很好的文化回味。”
那市民的想法又怎么样呢?不少市民表示,国外的一些经验值得借鉴,海外许多名人名居往往将一部分空间加以修整,然后开放供公众参观,即使是英国女王的温莎古堡和美国白宫,也每天接待大批游客,可谓参观、工作、生活三不误。他们建议本市相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从居民手中置换出一些有价值的名人名居供开放参观;作为办公用房的名人名居更应借鉴海外做法,争取做到部分区域或部分时段向公众开放。为了鼓励更多的名人名居开放参观,一些市民建议,有关方面可出台相应的办法,给予名居主人一定的鼓励和经济补偿。
一位姓王的先生对记者说,其实名人名居和图书馆、博物馆一样,都是城市文化可以真实触摸的固化见证。比如坐落在伦敦贝克街221号B的福尔摩斯博物馆,虽然只是小说里虚构人物的“故居”,却是很多人去伦敦必到的一处名胜。绿色的门和招牌都很显眼,装饰风格与柯南道尔小说中的描写完全一样。
那座房子初建于1815年。在柯南道尔的小说里,福尔摩斯是1881至1902年间居住于221号B的,其实从1860年开始,直到1934年,221号B一直用作房屋出租的登记处。1990年,221号B被人买下,并正式建立了这个“虚拟人物”的博物馆。自从这个“福尔摩斯的家”正式开张以来,前来参观的人们就络绎不绝。令这里的工作人员意想不到的是,写给“福尔摩斯先生”的信函和贺卡纷至沓来,人们宁愿相信这个虚构的大侦探真实地生活在这里。
曾经有人这样评论福尔摩斯博物馆,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蔓延在这些故事中的是城市气质。行走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一个地址、一种场景,都会在不经意间唤起对那些故事的回忆,而一座原本只是擦肩而过的城市就在这些故事中变得立体而真实起来。
沪上名人名居:牌子好挂市民门难进
2008-12-09 09:23 点击:990
[摘要]沪上名人名居:牌子好挂市民门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