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卫生间的门上,标准的标注方法是'一男一女的人物形象图'以及中英文'卫生间'和'Toilet',其他的概不正确,必须整改,逾期不改的,将面临1000元罚款。"昨天,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的《南京市公共信息标志标准化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特别提到了目前形式混乱的卫生间标识。(12月6日《扬子晚报》)
实事求是的说,既然是公共信息标识,当然应该做到规范统一。如此看来,南京市规定所有"厕所"的中英文标识分别为"卫生间"和"Toilet",从此淘汰"厕所"与"WC"的称谓,应该也不无道理。诚然,相比"厕所", "卫生间"确实显得温文尔雅;相比"WC","Toilet"也才是国际惯例。不过,作为方便之地,究竟是叫"厕所"还是叫"卫生间",其实并不是市民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厕所究竟干净不干净,卫生间究竟卫生不卫生,其实才是真正的焦点所在。
既然如此,假如仅仅是在标识的规范上大做文章,大开罚单,仅仅是让市民和公众看到文雅、卫生的标识和牌子,恐怕还不足够,甚至有避重就轻、"顾左右而言他"的味道。诚然,"厕所"给人的印象似乎略显粗俗简陋、不够卫生,而"卫生间"就显得文雅,更强调了卫生这一重要属性。于是,当南京公厕将全部弃用粗俗简陋的"厕所"称谓,而统一更名为文雅的"卫生间"后,或许确实能给予市民公众以卫生、文雅的心理暗示。但是,厕所本身的卫生状况,却并不会因为这一更名而有丝毫的改进。原本疏于打扫,肮脏龌龊,让公众难以下脚的"厕所",也断不会因为门口的标识变成"卫生间"了,内部便也焕然一新的"卫生"起来。假如市民公众满怀对"卫生间"卫生、文雅的期待而来,最终却发现步入的还是粗俗简陋,甚至是肮脏污秽的所在,假如"卫生间"的卫生标准甚至都还达不到的"厕所"的水准,却还堂而皇之的挂上一个文雅的"卫生间"牌子,如此名不副实的标识,实在是有点"挂羊头卖狗肉"之感。
可见,公共场所标识的规范当然相当重要,也大有必要。但是标识毕竟只是一块牌子,把牌子的名称改得文雅卫生了,并不会连带改变牌子背后的现状和本质。因此,在规范标识,让公共场所的标牌显得卫生文雅的同时,恐怕还需花更多的精力来让这些公共场所的卫生和文雅程度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毕竟,对于市民公众而言,干净才是硬道理,相比"不干净的卫生间","干净的厕所"倒是更符合需求。
"厕所"还是"卫生间"?干净才是硬道理
2008-12-09 09:21 点击:748
[摘要]"厕所"还是"卫生间"?干净才是硬道理